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虎嗅
3 評論 2793 瀏覽 3 收藏 15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近日,ChatGPT成功實現“聯網”,OpenAI還為ChatGPT安裝了新的插件功能,而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應用在OpenAI所建立的生態(tài)上成長起來。具體如何解讀OpenAI這一動作所帶來的影響?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在終結者電影里,人類把人工智能天網接入導彈防御網絡后,世界被毀滅了。那么,當ChatGPT接入互聯網,是不是也相當于“困獸出籠”?ChatGPT是不是也會像電影里一樣,一步步成為毀滅世界的終結者?

3月24日凌晨,OpenAI把ChatGPT接入了互聯網,并給它安裝了一些新的插件功能。

在此之前,ChatGPT的訓練數據只能截至2021年9月,并且一直沒有接入互聯網。對于多數人來說,它基本上相當于一個捧著一本2021年出版的百科全書,且文化程度不高的程序員,可以根據你的問題在百科全書中準確找到答案,但是實踐能力相對一般,只能問答。

如今,這個“程序員”正在升級。

接入互聯網和插件功能的ChatGPT,可以完成對互聯網實時信息的檢索,例如,體育比分、股票價格、新聞等;可以調用個人及企業(yè)的知識庫信息,例如,公司文件、個人筆記等;可以代表用戶執(zhí)行一些操作,例如,訂機票、訂餐廳等。

不過,OpenAI在官方公告中稱:今天的語言模型雖然可以支持各種任務,但仍然有限。他們可以從中學習的唯一信息是他們的訓練數據。然而這些都是通用信息,且已是過時的信息了。此外,語言模型唯一可以開箱即用的就是發(fā)出文本,但這些文本要真正派上用場還需要用戶進一步地操作。

一位AI大模型產品初創(chuàng)公司負責人告訴虎嗅,“ChatGPT太強,OpenAI的系統又太封閉,所以要在其中尋找商業(yè)機會,只能是圍繞ChatGPT做應用層面的產品,以體驗為核心競爭力。

由此看來,隨著ChatGPT接入互聯網,一波應用將會在OpenAI建立的生態(tài)上成長起來。

一、ChatGPT多了“眼睛和耳朵”

OpenAI將插件比喻為ChatGPT的“眼睛和耳朵”,使它能夠訪問最初訓練數據之外的實時信息,或是具體到某個細分領域的專業(yè)信息,以及用戶需要ChatGPT調用的個人信息。

除了“眼睛和耳朵”,ChatGPT還可以做一些用“嘴”說的工作(OpenAI并沒有提到“嘴”的比喻),它可以通過插件直接響應用戶的明確要求,成為他們的私人助理,在“安全、受限”的前提下,代替他們執(zhí)行一些采購、預訂相關操作。

最新的ChatGPT plugins(插件)功能,仍基于ChatGPT的聊天界面。用戶可以在ChatGPT聊天頁選擇Plugins(插件),然后在插件市場中選擇安裝所需的插件。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目前ChatGPT已有的插件合作伙伴包括:

  • Expedia -在線旅游預訂網站。
  • FiscalNote -提供政策情報和分析的公司。
  • Instacart -在線雜貨配送服務平臺。
  • KAYAK -在線旅行搜索引擎。
  • Klarna -提供在線支付和金融服務的公司。
  • Milo -在線購物搜索引擎,幫助用戶在附近的商店中查找商品。
  • OpenTable -在線餐廳預訂平臺。
  • Shopify -電子商務平臺,幫助商家創(chuàng)建和管理在線商店。
  • Slack -團隊協作和溝通工具。
  • Speak -提供語音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
  • Wolfram -提供計算機代數系統、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
  • Zapier -自動化工具,可將不同的應用程序和服務集成在一起。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OpenAI官方給出的實例是:在周六預定一家素食餐廳,在周日給自己制定素食菜單,并計算卡路里。那么,你可以讓ChatGPT接入餐廳預訂插件OpenTable,數據科學插件Wofarm,以及電商插件Instacart。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下一步,你要向它提問,讓它給你推薦素食餐廳和菜譜。然后,ChatGPT就會幫你選出合適的餐廳,推你鏈接。然后幫你設計一份素食菜譜,再計算出每份食材和這一餐總的卡路里,并在Instacart上幫你把需要的食材加購,把購物車鏈接反饋給你,等待你來下單支付。

由此,ChatGPT可以接入各種插件實現應用能力,例如還能在互聯網上查詢信息。

不過目前,該功能仍處在alpha測試階段,多數用戶還不能實際體驗。OpenAI稱,他們正在逐步面向ChatGPT的早期合作者推出插件,第一批用戶將是ChatGPT Plus的訂閱者。OpenAI還在面向開發(fā)人員招募測試者,開發(fā)ChatGPT的插件能力。

已經公布的開發(fā)者構建插件流程如下:

  1. 創(chuàng)建清單文件并將其托管在指定目錄下;
  2. 在ChatGPT UI中注冊用戶的插件;
  3. 用戶激活用戶的插件;
  4. 用戶開始對話。

ChatGPT plugins waitlist(插件候補名單)現在已經處在開放狀態(tài),接受開發(fā)人員和測試者的申請。在 alpha 期間,OpenAI將與用戶和開發(fā)人員密切合作,對插件系統進行迭代,OpenAI在ChatGPT的插件文檔中稱“這(測試)可能會發(fā)生重大變化”。

二、接入互聯網后,ChatGPT的下一步是什么

對于將ChatGPT接入互聯網這件事,OpenAI仍有擔憂。OpenAI在公告中強調了該模型存在的安全挑戰(zhàn),包括其限制(例如生成看似真實但微妙錯誤的文本)和能力(例如提供非法建議、雙重用途能力和風險緊急行為)。

安全方面,OpenAI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開始準備部署GPT-4。其中包括OpenAI在測試、模型級別更改、產品和系統級別干預(例如監(jiān)測和政策)以及外部專家參與方面的工作。不過,OpenAI也表示,雖然目前的措施和流程可以改變GPT-4的行為,并防止某些類型的誤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仍然是“有限并且脆弱”的

針對這樣的問題,OpenAI在內部和外部合作者中開展紅隊演練(一種模擬攻擊的安全測試方法),發(fā)現了可能出現的高風險應用場景。例如,OpenAI的紅隊發(fā)現了插件的一些問題,例如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發(fā)送欺詐和垃圾郵件、繞過安全限制或濫用發(fā)送到插件的信息。

目前OpenAI正在鼓勵對安全風險有興趣的研究人員參與到“研究人員訪問計劃”中,并邀請了開發(fā)人員和研究人員提交與插件相關的安全和功能評估。

除了安全性風險,ChatGPT的另一個使用障礙是輸入內容量的限制。無論是連接互聯網還是插件功能,仍然只能輸入有限的token數。目前ChatGPT最大輸入token是4097(中文也就是3000多字),無論多少輪回答,只要輸入數據量超過這個上限,它就無法回答了。對于很多文本分析、處理工作來說,4000多個字符顯然不夠用。不過,GPT-4的輸入上限提高了2.5萬token,這可能會在未來的插件、聯網功能中大幅提高可用性的上限,拓展插件和API的功能外延。

事實上,如果只是單純地讓ChatGPT接入互聯網,那么它能實現的下一步能力還是很有限的。但結合更多其他的小模型,專業(yè)數據庫,以及插件實現具體的AI功能,比如前邊提到的數學計算功能,則可以用AI改造很多應用場景。當OpenAI的大模型進一步升級到GPT-4之后,融合多模態(tài)的識圖,以及更多的輸入數據量,人工智能商業(yè)化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

在GitHub上的眾多開源項目中,很多開發(fā)者早已嘗試過將互聯網數據輸入給ChatGPT,但這些項目大多只能是將互聯網數據和問題一起丟給ChatGPT得到相關數據的問答反饋,并不能真正實現ChatGPT與互聯網的數據流通,也無法提供交互式的訪問體驗,恐怕還要等官方正式上線。

三、OpenAI要來中國賺錢了?

虎嗅最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信息,歐愛運營有限責任公司(OPENAI OPCO, LLC)在中國工商部門申請注冊了“GPT-4”商標,國際分類為科學儀器,當前商標狀態(tài)為申請中。此前,該公司還申請注冊了一枚國際分類為網站服務的“WHISPER”商標,也就是OpenAI最近剛剛開放API的語音識別模型。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ChatGPT出籠,這次要革互聯網的命了

GPT-4商標注冊中/企查查

這或許意味著,OpenAI的商業(yè)化之路,可能馬上就要走到中國了。然而,OpenAI要想踩進中國市場并不容易。

眾所周知,ChatGPT官方并不支持來自中國地區(qū)的注冊和訪問。而對于很多中國用戶來說,因為要實現ChatGPT的功能需要大量數據,所涉及的業(yè)務也大多是數據密集型產業(yè),然而數據出海、數據安全等問題,對于多數國內企業(yè)來說尤為敏感。

但另一方面,在看到了ChatGPT的強大功能之后,中國市場對ChatGPT類的技術和產品的需求異常旺盛。

OpenAI要確實落地中國,可能會有兩條路,一是像很多在中國落地業(yè)務的技術公司一樣,在未來嘗試以合資公司的形式開展業(yè)務。另一個可能是通過微軟Azure OpenAI的能力,通過云服務的形式,給中國企業(yè)提供AI大模型的底層能力。

對于OpenAI來說,中國的市場的體量擺在那兒,無論是優(yōu)化模型,還是討論未來的商業(yè)化,都很難避開中國市場。不過,要真正實現商業(yè)價值,可能還是要依靠今天開放的插件和聯網功能,畢竟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爭搶一個“入口”。而ChatGPT類的產品和技術可能正是下一代的“入口”。

最早的互聯網入口是電腦,是網站。用戶從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商平臺以及即時通訊工具,這些入口接入互聯網,也接入了承載商業(yè)價值的平臺,那些留住了大量用戶的平臺,自然也就成為了今天的互聯網巨頭。

此后,智能手機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代的入口是智能手機,從iOS、安卓的應用市場中,生長出了蘊含巨大商業(yè)價值的游戲以及短視頻、直播平臺。

智能手機之后,人們開始尋找新的入口,從智能家居AIoT,到商業(yè)場景的服務機器人,再到出行場景的電動汽車,甚至是元宇宙、AR眼鏡。雖然嘗試不斷,但始終沒有一個革命性的新“入口”,像智能手機那樣改變游戲規(guī)則。

然而,ChatGPT的出現,似乎正在改變游戲規(guī)則。因為無論ChatGPT生長在哪,他的底層技術無疑給用戶提供了革命性的“接入體驗”。就像Siri剛剛上線時,人們認為iPhone正在改變游戲規(guī)則一樣。

英偉達CEO黃仁勛反復強調,現在就是“AI的iPhone時刻”。

估計用不了多久,ChatGPT或者是其后的GPT-4、GPT-5,甚至GPT-6和GPT-7,就將為互聯網經濟打開一個新的“入口”。

作者:齊健,編輯:陳伊凡;出品:虎嗅科技組

來源公眾號:虎嗅APP(ID:huxiu_com),從思考,到創(chuàng)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虎嗅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次又一次感嘆互聯網發(fā)展的迅速,功能的強大,游戲規(guī)則一直在改變!

    來自中國 回復
  2. 拭目以待.

    來自北京 回復
  3. 新一輪的技術產業(yè)革命已經來了

    來自江蘇 回復
专题
1285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200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3380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53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944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9224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