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品牌停業(yè)整頓,鮮花電商的中場戰(zhàn)事迎來拐點?

0 評論 1366 瀏覽 0 收藏 12 分鐘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頭部品牌花加按下發(fā)展“暫停鍵”,曾經開風氣之先的垂直鮮花電商,如今要黯然退場了嗎?鮮花電商的中場戰(zhàn)事迎來拐點?網上賣花是否還是一門好生意?本文對此進行分析,一起來看。

鮮花電商行業(yè)再次迎來標志性事件,曾經4年接連斬獲6輪融資的明星品牌花加,正式宣布停業(yè)整頓。

梳理來看,2015年是鮮花電商賽道的發(fā)展爆發(fā)期,彼時花加等品牌相繼成立,并掀起一波投資熱潮,據(jù)媒體統(tǒng)計,一年間相關領域共產生22起投資,金額高達9.58億元。而隨著資本回歸理性,以及行業(yè)競爭持續(xù)加劇,鮮花電商賽道迎來洗牌,且至今仍在進行,花加的退出即是表征。

另一角度來看,頭部品牌按下發(fā)展“暫停鍵”也意味著,鮮花電商之戰(zhàn)已步入中場。那么,在這種形勢下,曾經開風氣之先的垂直鮮花電商,注定要黯然退場了嗎?網上賣花是否還是一門好生意?

一、垂直鮮花電商持續(xù)退潮,行業(yè)競爭加劇所致?

根據(jù)花加內部發(fā)布的全員信可知,其決定進入停業(yè)整頓階段的直接原因是“9月初公司銀行賬戶被封,一切對供應商、客戶、員工的轉賬都被禁止”。而在此之前的幾個月,由于淡季、歷史訂單履約以及銀行還款壓力等,花加一直入不敷出。

投射至整個行業(yè),花加可能是整個垂直鮮花電商賽道的發(fā)展縮影。

當前,垂直鮮花電商行業(yè)已陷入發(fā)展困局。從愛尚鮮花、花見花開、門客生活等企業(yè)相繼退出市場,到主打“無人鮮花貨柜”的弗洛花園,放棄發(fā)展鮮花驛站計劃,轉而以供應鏈和生鮮蔬菜為發(fā)展重點,再到如今的花加,可以看出“販賣浪漫”的生意似乎愈發(fā)難做。

而這與行業(yè)普遍的經營模式以及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密切相關。

垂直鮮花電商主打“互聯(lián)網鮮花訂閱”模式,并一開始就是瞄準大眾家庭消費這一空白市場,可以說對于培養(yǎng)大眾日常鮮花消費習慣,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具體到產品層面來看,考慮到鮮花具有易損、保質期短、對溫濕度要求高等特點,為了保證品質、降低損耗以及壓降價格,打開更大市場,供應鏈建設成為垂直鮮花電商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與水果蔬菜等剛需農產品具備從產地到消費端的完整供應鏈條不同,鮮花一直以來屬于低頻非必需品,本身并不具備成熟的供應鏈,這也意味著垂直鮮花電商需投入大量資金,以構建完善的供應鏈。

以花加為例,成立至今,花加構建的“線上訂閱+產地直送”全鏈路自營供應鏈,包括了上游超過20000畝的鮮花種植基地,覆蓋全國7大倉儲基地、35000平方米的鮮花工廠。此外,在開通配送的300多個城市,還要解決最后一公里上門配送問題。

這種重資產模式意味著,垂直鮮花電商前期必須依靠資本輸血,后續(xù)還必須有足夠客戶群體,并通過銷售稀有品種等方式提高客單價,才能攤薄建設供應鏈的成本。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方電商平臺、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的相繼涌入,給垂直鮮花電商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比如,早在2018年,美團即聯(lián)手線下花店推出線上買花閃送服務,此后淘寶、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也開始涉足鮮花業(yè)務,叮咚買菜、盒馬等生鮮電商同樣跨界而來。

這些巨頭玩家的入場,徹底改變了鮮花電商的市場格局。對于消費者而言,在預付費訂閱模式之外,又增加了即時配送模式,購花方式更為多樣。而對于身處垂直鮮花電商賽道的企業(yè)而言,行業(yè)“內卷”現(xiàn)象已經愈發(fā)顯著。

尤其是隨著拼多多以及產地直發(fā)的直播電商的入場,價格戰(zhàn)一觸即發(fā),“9.9元10枝”的鮮花逐漸普遍。這種情況下,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的垂直鮮花電商面臨更大的發(fā)展壓力,積極參與價格戰(zhàn)顯然也不現(xiàn)實。

值得一提的是,空前的行業(yè)競爭之下,資本對垂直鮮花電商賽道的關注也逐漸“收斂”。公開信息顯示,花加的最后一輪融資停留在2019年,垂直鮮花電商賽道2020年后也再未傳出融資消息。

盡管垂直鮮花電商的現(xiàn)狀不盡如人意,但如果從整個鮮花電商賽道的發(fā)展來看,行業(yè)迎來了充分競爭后自然而然的優(yōu)勝劣汰。不過,這輪洗牌究竟將持續(xù)多久?未來哪類玩家能夠笑到最后?

二、鮮花電商之爭進入中場,多元融合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雖然一手將賽道帶火的垂直鮮花電商呈退潮之勢,但鮮花電商的市場前景仍然廣闊。

具體而言,經過訂閱式電商的“啟蒙式”市場培育,以及后來各路玩家激戰(zhàn)之下鮮花價格一路下探,鮮花電商已經以各種模式、從不同維度,成功喚起了人們用鮮花裝點生活的熱情。

艾媒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鮮花電商用戶買花送給自己的占比有24%,送給伴侶的占比近40%;而日常家居用花占比則達到了69%。可見,鮮花消費用途已從節(jié)日儀式變成日常悅己,相關市場規(guī)模也隨之擴大。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鮮花電商市場規(guī)模僅為168.8億元,到2021年總銷售額已經達到896.9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500億元。

廣闊的市場空間,意味著各路玩家都有較大的潛在生存空間。目前鮮花電商賽道的三類主要玩家——垂直鮮花電商、生鮮電商、第三方平臺,從模式上來看,其實各有利弊,嚴格來講,并不存在誰完全替代誰。

首先,垂直鮮花電商如前所述,其供應鏈建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預售模式難以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但其優(yōu)勢同樣不能否定。相比其他玩家,垂直鮮花電商專注度更高,在訂閱模式下,由于存在一定的交貨周期,其實也能夠更好地打造精品,而且預售模式也意味著流通方向更加確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倉儲和物流,進而保證產品交付品質。

生鮮電商具備供應鏈優(yōu)勢和渠道優(yōu)勢,在面對上游供應商時擁有較大的議價權,因此能在保證產品品質統(tǒng)一的同時,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但生鮮電商的分級體系,決定了鮮花存在較高的損耗率,據(jù)估計,鮮花從種植端到消費端最多有四五天時間,這導致上架后48-72小時如果沒賣掉就只能作廢處理,而且由于流通鏈條較長,難以保證交付品質。

而第三方平臺上的賣家以及直播間主播,雖然可以通過產地直發(fā)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但其質量主要依靠中小商戶把控,也難以避免良莠不齊。

基于各種模式本身的利弊,積極擁抱多元化渠道融合或許才是真正的突圍之道。

站在垂直鮮花電商的角度而言,在即時配送對訂閱模式形成直接挑戰(zhàn)后,可在守住基本盤的同時,進一步發(fā)力即時銷售。目前,即時銷售既包括線下實體店銷售,也包括借助于閃送平臺的網絡銷售。

2022年底,花加推出“花加輕店”,以城市合伙人的形式招募加盟商,提出了2026年底實現(xiàn)3000家的目標,可見其已經開始探索即時銷售模式。

不過,在線下實體花店受到電商擠壓紛紛轉戰(zhàn)線上的局面下,發(fā)力線上即時銷售或許才是更有效率的選擇。而且,垂直鮮花電商一般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流通體系,只要進行一些局部改造,將此前訂閱式交付閉環(huán)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打開,然后與本地生活閃送平臺相對接,便可打通線上即時銷售的鏈條。

同樣,垂直鮮花電商可以接入淘寶、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而且相應的流通體系改造其實要比即時配送模式更容易,只需要在原有的鮮花加工工廠層面增加對接外部快遞的環(huán)節(jié),即可實現(xiàn)從第三方平臺接單后直接從工廠發(fā)貨。

另外,通過擴展即時配送、第三方平臺等渠道,不僅可以擴大銷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自建物流渠道等方面的資本開支,同時基于原有的供應鏈體系,產品交付品質仍然能夠保證。

因此,綜合而言,盡管目前垂直鮮花電商面臨多重挑戰(zhàn),但其模式本身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而在鮮花電商之戰(zhàn)日益白熱化的趨勢下,“花加們”也需加快擁抱多元化融合發(fā)展。再回歸到行業(yè)來看,以犧牲品質和利潤為代價的價格戰(zhàn)并不可持續(xù),行業(yè)終究會回歸到重視品質的正軌,垂直鮮花電商仍然大有可為。

作者:堅白

來源公眾號:松果財經(ID:songguocaijing1),解讀財經熱點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帶你挖掘新經濟時代的商業(yè)機會。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松果財經 授權發(fā)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1235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发票是财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发票系统该如何设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发票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24386人已学习33篇文章
小程序时代,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该如何拥抱这种变化?
专题
1688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图标是用户页面不可缺少的元素,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图标设计指南。
专题
1289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私域流量”概念火爆的背后,既有企业焦虑,也有赛道风口。而巧的是,在线教育同样面临增长获客难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在线教育行业如何做私域运营。
专题
1446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与C端调研不一样的是,虽然方法论可能相同,但实际操作的时候,B端和G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和G端的客户调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