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據產品,不妨先看看這五個概念
編輯導語:數據產品,即對數據加工后發(fā)揮其價值,去幫助業(yè)務做決策的一種產品形式。隨著數據分析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也出現了不少數據產品經理,其需要基于數據解釋產品或功能的走勢及背后的原因,保證產品及功能在正確的軌道上發(fā)展。在做數據產品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這五個概念。
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產品經理具備數據分析能力,了解這5個基礎概念,幫助你夯實基礎。
隨著增長黑客的出現,很多公司出現了專職的數據產品經理崗位,隨著流量增長放緩,更多的公司也加入到精細化運營的隊伍,而數據產品崗位,也按照平臺型、應用型、策略型進行了進一步細分。
數據產品經常會接觸到用戶畫像、數據標簽、維度、度量這些抽象的概念,但是,在理解這些業(yè)務向的概念之前,我建議先理解以下的幾個概念,為深入理解業(yè)務語義下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數字
「數字」是一種用來表示數的書寫符號。
在古代,計數的符號因地域而不同,中國人用“一、二、三”,阿拉伯人用“1、2、3”,羅馬人用“I、II、III”。在當代中國,有種特殊的學習數字的方式:
當前人界通用的是計數方法是十進制阿拉伯數字,計算機的計數方法是二進制。
二、數據
「數據」是指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并可以鑒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
簡單說,數據是可識別的、抽象的符號,數字也是數據的一種呈現方式。
三、數據的解釋
「數據的解釋」是對數據含義的說明:
如果把表頭遮擋,“301”,到底是分數,還是宿舍號呢?周大福,到底是人名,品牌名呢?當數據缺少了解釋,數據就失去了業(yè)務語義,故而,數據和數據解釋密不可分。
在數據倉庫領域,「元數據」用于定義數據的解釋。元數據有很多種類型,限于篇幅和目的,這里不展開講。
四、模型 & 數據模型
「模型」是指通過主觀意識借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構成客觀闡述形態(tài)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體,不局限于實體與虛擬)。
我們來通過一個例子理解。當我們看到一輛寶馬,如何給沒親眼看到的人描述這輛車呢?
一種方式,是給別人看等比例縮放的車模,這樣可以描述顏色、車型等信息,別人一看就明白;如果沒有車模,還有另外一些方式,比如可以用文字+簡單圖像的方式進行更加抽象化地描述,雖然損失掉了很多細節(jié)信息,但是至少描述了車的核心構成。
簡單來說:如果一件事物能隨著另一件事物的改變而改變,那么此事物就是另一件事物的模型。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實體的寶馬汽車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描述汽車實體的車模、抽象模型也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變化。
「數據模型」是指用數據闡述客觀事務或實體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模型,比如下面的數據項:
上述例子,就用數據的方式,描繪了一個考生應該有哪些信息項,進而為考生信息數據的存儲格式定義、檢驗提供了依據。
五、標準 & 數據標準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結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xié)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fā)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顯性或者隱性的規(guī)范和約束,顯性的有法律法規(guī)、民事法典,隱性的有人們心中的道德規(guī)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圖例中的標準是狹義的,即該標準被制定后,指定范圍內的人都要遵守。
其實還有廣義的標準,即任何人都可以定義自己的標準。
「數據標準」是從用數據描述世界的視角出發(fā),對數據分類、記錄格式和編碼等進行地統(tǒng)一定義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體,不局限于實體與虛擬)數據標準制定后,不同的建設方將可以按照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定義數據存儲,實現數據的交換和共享。
六、寫在最后
在構建數據倉庫、設計數據標簽、構建算法模型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這些簡單而非常底層的概念,這些概念看似簡單,但也需要花點時間領悟,一次性理解清楚這些概念,將有助于我們關注業(yè)務層面的問題。
數字化的世界,數據的價值無線大。夯實基礎,大膽邁步!
作者:lee;公眾號:樂說樂言
本文由 @數據產品小lee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寫的非常易懂啊,高手!希望能繼續(xù)寫下去
這里有點錯誤:五、數據標準前面缺了個圖,應該把考生標準信息項放哪里的~將就看吧~
哈哈,理解,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