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了拍 Vlog 而拍 Vlog 的人
微博平臺推出了#明星制片人微計劃#的話題,吸引明星們自發(fā)組織拍攝vlog,閱讀量已經(jīng)達到110億,引起了1.7億的討論。并且設置了官方微博,粉絲數(shù)量已經(jīng)突破83萬。不得不說,這次活動引發(fā)了巨大的流量。
前不久,微博公布了vlog大賽的獲獎名單,名單一出,評論區(qū)有人表示:
“怎么都有公司啊,感覺不應該是素人vlog嗎?”
“全是團隊,這比賽有啥意思?!?/p>
“全是有公司有后臺的就沒意思了?!?/p>
藍鯨渾水點進獲獎名單發(fā)現(xiàn),“十大vlogger”中只有1位vlogger沒有所在機構,其它獎項的獲獎名單里,沒有所屬公司、機構的vlogger也只占少數(shù)。
有人發(fā)出質疑,vlog本身是記錄生活,但為了拍vlog而拍經(jīng)過設計包裝后的vlog,是否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味道?
還有人說,vlog火了之后不少人喜歡帶標題帶熱度,把視頻作品攝影作品剪輯作品旅拍作品連做飯過程都是vlog,vlog已經(jīng)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平臺的大力扶持,降低了視頻拍攝的門檻,但也因為平臺的大力扶持及各種補貼,許多人為了蹭vlog的熱度以及獲得金錢補貼,將不是vlog的視頻也加上vlog的標簽。
在藍海下的vlog,內容魚目混珠,內容質量參差不齊,視頻的真實性都值得考究。
是什么讓這些人變得為了vlog而拍vlog的?
01 vlog變味兒了?“當vlog成了新興風口”
知名vlogger井越曾說過,vlog的本質其實是家庭錄像。
Vlog最開始的定義是生活視頻,將自己的真實有趣的生活分享到網(wǎng)上。
如今,通過短視頻獲取信息的人越來越多,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人們也不必非要花錢購買高價錢的專業(yè)攝影器材,人人都可以隨手用手機拍攝視頻,并用一閃、VUE等App剪出一支視頻。
Vlog和其它形式視頻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有較強的真實性和隨機性,劇本性很弱,大部分視頻素材源自生活中的隨機記錄,因為生活日志本身要記錄的就是生活,生活本來就充滿了隨機性、不確定性。
Vlog太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未知,使vlog充滿魅力,許多觀眾才接踵而至——這也是vlog之所以會吸引到越來越多觀眾并讓很多人成為vlogger、成為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原因:你可以通過vlog,選擇性地記錄你只想給觀眾展示的生活的一面,表達你想表達的觀點,最后傳輸給觀眾。
現(xiàn)在你所看到的vlog領域的領軍人物,依然是竹子、井越、flypig、王曉光等人,他們的視頻一直保證著內容質量和剪輯質量,讓人不禁感嘆,這才是vlog啊。
但當vlog變成了新興風口,不少人為了蹭vlog的熱度,將本不是vlog的視頻扣上了vlog的帽子,通過文案的精心包裝,這支所謂的vlog變了味道——有些人看后只會驚訝:這也是vlog?
郭麒麟的第一支vlog,就是在鏡頭面前和了三分鐘的餃子餡。
▲郭麒麟的vlog:和餃子餡
有人感慨,當vlog變成了新興風口,vlog似乎“變味兒”了。
當許多畫面都是在之前設計好的,vlog其實失去了初始意義,記錄生活變成了創(chuàng)造生活。
其實,不只在我國,在其他國家,vlog也一直都在面臨一個問題:真實與表演。
影視颶風的創(chuàng)始人Tim曾對此給出過這樣的建議——他的vlog腳本會先有一個大概的雛形,但不會很具體。他說,更在意Vlog的隨機性。
“因為你不可能預測所有的事,所以通常我就會制定一個大致的計劃,比如去哪里玩,干什么,剩下的事就讓它隨機發(fā)生”。
Tim認為,刻意的vlog會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他不希望把vlog工作化,然后再把工作強加到自己的生活上。
02 vlog的真實與表演 “我要為今天的vlog拍些素材”
歐陽娜娜可以說是明星拍vlog的“鼻祖”之一,她憑借自己拍攝的vlog快速圈粉的明星之一,比如展示滿滿一鞋柜的匡威,分享自己的穿搭經(jīng)。有空的時候就會下廚,做一做減肥的花菜炒飯或是甜點,甚至給工作人員做部隊火鍋??荚囍艿臅r候,努力熬夜復習的她像極了臨時抱佛腳的我們,太過于真實。
▲歐陽娜娜的vlog
她還曾多次因為自己的vlog登上微博熱搜。前不久,“vlog的發(fā)音”登頂微博熱搜就正是因為她的一支vlog。
對于明星和KOL來說,vlog拉近了粉絲與他們的距離。于是,不少明星都開始嘗試拍攝vlog,前陣子,章子怡在她的第一支vlog里吃泡面的視頻登上熱搜并圈了一波新粉絲。
但在許多人眼中,一些明星或KOL的vlog,其實只能算是花絮。因為這些明星的“vlog”是他們周圍的工作人員以第三方的角度拍攝的,很少有他們自己拿著手機或相機面對鏡頭親自剪輯而成。
相較于國外,國內的vlog依舊處于成長階段,尚未成熟。國外的優(yōu)質vlog內容通常都有比較好的內容或故事吸引人,比如Casey的每支vlog都有一個明確的內容,他曾說:
“Vlog不應該用來記錄你的全部日常,它不是日記。Vlog的核心同樣應該是故事,而故事就應該有開始、沖突和結局(set up、conflict、resolution)。所以,我向自己保證絕不向你們分享我每天生活的點滴,而是努力去發(fā)現(xiàn)有沒有符合上述三要素的故事。”
目前國內受歡迎的vlogger都做到了真實,他們的vlog,就是他們生活發(fā)生的日常,不會給人刻意拍攝vlog的感覺。
知名vlogger竹子早在2016年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支vlog,在2017年,她還嘗試了“31天vlog”的挑戰(zhàn),是國內最早做vlog的人之一。
她曾在自己的vlog中收錄了自己情緒化的時刻,她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在鏡頭前崩潰大哭,坦白自己平時不愿意把自己負能量帶給大家,所以只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剪進視頻。
▲竹子的weekly vlog:我不是鐵人,緊張、焦慮、壓力爆發(fā)的一周
竹子的vlog基本都是用手機或小型相機進行拍攝的,她告訴渾水,她不會用單反相機拍攝視頻,因為這會讓她感覺這是經(jīng)過策劃過的視頻。
馬鯊鯊的vlog《去超市找我媽的情敵》曾被觀眾評價為“vlog界的賈樟柯”,并被微博多位大V轉發(fā)。
從這支vlog可以看出,用鏡頭語言講故事,并不是刻意撰寫一則故事,馬鯊鯊的vlog素材都源自生活中真實的畫面,是通過后期剪輯加后期文案及配音才使得這支vlog具有強烈的紀錄片的感覺。
▲馬鯊鯊的vlog
其實拍vlog的開始,就決定了你一定會在舉起鏡頭的時候,注入“表演”的成分。
你可能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我要為今天的vlog拍些素材”。
不過這句話出現(xiàn)了關于vlog的漏洞:你為了今天的vlog拍出的素材,還具備真實性嗎?
Vlogger們在拍攝視頻時,一定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想象這支視頻在發(fā)布后呈現(xiàn)出的效果,這也就決定了拍攝者接下來將做的事,將以什么方式進行,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效果?
針對這種觀點,竹子表示,她雖然沒有主動收集過素材,但她可以理解這種做法。
“拍vlog的人還是以上班族居多,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發(fā)生有趣的事,這時他們?yōu)榱耸占痸log素材,讓自己更想好好生活了,這也是很多vlogger擁有很大創(chuàng)作激情的展現(xiàn)”。
井越曾說,如果有人經(jīng)常分享自己做的早餐或者咖啡,他會反傳統(tǒng)一點,用不同的物品攪拌咖啡,讓視頻變得荒誕化,變成一個好玩的東西。他先用一個小勺攪拌咖啡,但是他也會用其它東西攪拌。最后的短片里就是用很多不同的東西攪拌咖啡,然后胡說八道的介紹。
▲井越:咖啡攪拌多樣性研究
“你把這支vlog作品給別人看,需要提煉出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以內核引導自己成為故事主角”。
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雖然有太多人都在視頻前加上“Vlog001”的標簽,有太多人為了拍vlog而拍vlog,但這些人讓vlog被市場看到了vlog的市場。
雖然在很多vlogger眼中,許多明星對著鏡頭說話算不上真的vlog,但他們推動了vlog在國內的發(fā)展。
其實,不管是真實記錄生活的vlog還是為了拍vlog而拍vlog,在一定程度上,vlog都豐富了大家的生活。
知乎上名為芬蘭泡泡糖的用戶說:“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都比較單調,如果想成為vlogger,就必須有有趣的東西可以拍。當為了拍攝vlog,去了音樂節(jié),去當志愿者,去酒吧唱歌…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里有趣的照片和視頻越來越多,我也開始用vlog記錄生活了。這樣看來,我雖然是為了能讓自己拍出有趣的vlog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其實我的生活也真的變得更有趣了”。
03 到底什么樣的視頻算是vlog?
“必須對著鏡頭露臉說話嗎?”
在vlog拍攝中注入表演成分并不與拍vlog發(fā)生沖突,但不是所有和生活相關的視頻都可以被稱為vlog的。
同時,目前國內還有很多所謂的vlog愛好者還沒足夠理解vlog的定義,對vlog是什么依舊沒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
Flypig曾在微博發(fā)布了一支名為“Cutaway 03”的視頻,即空鏡,他本人也在微博上說這個系列是沒有具體情節(jié)的短片,隨便拍隨便剪的。
這支視頻同樣被上傳到了他的YouTube頻道上,有用戶評論說:很贊,不像其他vlog博主會在視頻里面一直說話,這里有的只是畫面的拼接,以及節(jié)奏明快的背景音樂,讓人看得很舒服。
▲圖片來源:flypig的Youtube用戶評論
Flypig發(fā)微博回應:可是如果你不對著鏡頭說話那也不叫vlog啊。
隨后這條微博的評論區(qū)就“什么是vlog”展開了討論。
有不少人覺得只要是自己拍的視頻剪輯之后就叫vlog,有人評論說vlog必須對著鏡頭露臉說話嗎。
也有人說,vlog火了之后不少人喜歡帶標題帶熱度,把視頻作品攝影作品剪輯作品旅拍作品連個做飯過程都是vlog,vlog已經(jīng)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圖片來源:flypig的微博用戶評論
04 平臺補貼下出現(xiàn)的亂象
“5G時代加速了vlog的發(fā)展”
5G時代的到來,將使vlog內容的生產(chǎn)制作與傳播變得更加高效,用戶市場也將因此變廣,特別是年輕群體,他們更注重vlog的互動性、真實性,也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多vlog創(chuàng)作者與觀看者的涌入,讓市場看到了vlog的價值與發(fā)展空間。
Vlog因為其互動性和高粉絲粘性讓它有著很大的商業(yè)空間。Casey曾為Nike、三星等產(chǎn)品以vlog的形式拍攝廣告片;井越用vlog的形式拍攝了Vans、戴森等產(chǎn)品的廣告;竹子為寶格麗、Darphin等產(chǎn)品拍攝vlog廣告。
你可以明顯感受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平臺陸續(xù)推出針對vlog的相關扶持計劃。
- 微博在2018V影響力峰會上宣布啟動“vlog學院”,鼓勵用戶積極進行Vlog創(chuàng)作。
- B站宣布上線“vlog星計劃”,將從流量扶持、現(xiàn)金激勵、賬號認證、活動支持、深度合作和平臺招商等六大資源體系全力發(fā)展vlog內容,扶持優(yōu)秀的vlog創(chuàng)造者。
- 抖音宣布全面開放用戶1分鐘視頻權限,并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鼓勵普通用戶以更豐富的方式來記錄生活和進行內容創(chuàng)作。
Vlog憑借用戶的高粘度及垂直細分領域的優(yōu)勢,將有越來越多的商業(yè)合作,使vlog的商業(yè)價值不斷提升,vlog的發(fā)展趨勢,將進一步擴大。
平臺的大力扶持,降低了視頻拍攝的門檻,全民vlog時代,人人皆可拍vlog。
但也因為平臺的大力扶持及各種補貼,許多人為了蹭vlog的熱度以及金錢補貼,將不是vlog的視頻也加上vlog的標簽,還有人為了拍vlog而拍vlog,都降低了vlog應有的品質感及真誠感。
井越曾表示,“我要辭職做全職vlogger”,這句話的荒謬程度相當于國外一些經(jīng)常拍家庭錄像的人,收到很多很好的反饋,有一天他召集一個家庭會議,說要升級自己的家庭錄像了,并準備升級自己的家庭。為了將家庭錄像商業(yè)化,做一個職業(yè)家庭錄像的錄像者,這和說自己要做職業(yè)vlogger是一個意思”。
05 無廣告植入,vlogger如何賺錢?
“提高商業(yè)價值是全球vlogger都在面臨的問題”
目前國內許多觀眾認為vlog的商業(yè)化是對粉絲的“不尊重”,有些vlogger不得已在發(fā)廣告之前,在社交平臺告訴粉絲,到“接下來會發(fā)一條廣告,請大家多多包含”。一些觀眾既希望看到優(yōu)質內容,又希望vlogger每個月發(fā)的視頻中不要做太多廣告植入。
那么,如果我做vlog,只要植入了商業(yè)元素就會被認定是為了拍攝vlog而拍vlog的人?創(chuàng)作vlog就不能商業(yè)化了嗎?
當然不是。
如何在保證輸出優(yōu)質vlog內容的同時,依舊實現(xiàn)vlog的商業(yè)化,提高其商業(yè)價值,這是全球vlogger都在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眼下國內的短視頻市場下,國內的vlogger僅靠平臺補貼是無法拿到足夠的收益的,如果要做一名專職vlogger唯一一條能養(yǎng)活自己的道路就是通過提升自己的商業(yè)價值,走商業(yè)化道路,才能實現(xiàn)自己vlog的商業(yè)化。
而vlog的商業(yè)化進程是否順利、是否被廣泛認可,也決定了中國是否能夠出現(xiàn)更多好看的vlog。
因為只有專注、專業(yè)才能將一件事做得更好,但人是要生活的,支撐創(chuàng)作者生活的成本從哪里來?支撐有意義、好看的vlog視頻的創(chuàng)作成本從哪里來?這些都不能落實的話,推出好看的vlog就無從談起。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真實,以及你的視頻,是貨真價實的vlog。
作者:王詩博;公眾號: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h-jsYxuVteE14nLVFyCVeg
本文由 @藍鯨渾水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