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質:我的平臺型產品設計分析缺了什么

Micheal.Q
0 評論 10645 瀏覽 32 收藏 8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最近在策劃推進一個平臺型產品核心操作鏈路的整體設計優(yōu)化,因為之前覺得PD(產品經理)提一個需求、我補一個場景的工作模式太過碎片化,很容易失去全局視野、并有讓鏈路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難以擴展的危險。和PD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我們基于用戶調研反饋共同做了一次體驗地圖,發(fā)現(xiàn)存在大量的體驗問題與可優(yōu)化點,為了更好地進行整體梳理、提煉目標和排列優(yōu)先級,我用了近一周的時間寫了一份產品設計分析報告初稿,和Prd并行開展。在進行產品設計分析前,我搜集和參考了公司內一些設計專家分享的經驗,依照他們的思路搭建了分析框架,再逐步往里填充內容。

但實際開始分析之后,我發(fā)現(xiàn)「填內容」遠沒有自己想象的簡單,也被主管和師姐指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我的初期分析看起來做得很多很專業(yè),卻并不深入和細致,只是模仿別人的套路、把PD給的資料搬運整合了一下,缺乏自己從更高角度的重新思考洞察,在邏輯承接與目標收斂上也不夠清晰。本文就總結下這一階段我踩的幾個坑(目前分析工作還未完成,也許還會踩進更多坑,待后續(xù)更新)。

55

分析報告部分截圖,故意縮略模糊掉了細節(jié)

對PD成果「拿來主義」,重構意識不強

產品設計分析準確的說并不是純粹屬于PD或屬于UX的職責,而是需要雙方(有時還要加上業(yè)務、運營)協(xié)同完成,其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比如背景問題分析、用戶痛點、流程圖、數(shù)據(jù)驗證指標等在PD之前的項目報告、Prd中已經有了,于是一開始我就簡單看了下PD的分析,然后直接「拿來主義」放進自己的設計分析文檔。

但這其實是有問題的,師姐說「你能看懂不代表能畫出來」,某種意義上這種「拿來主義」就是偷懶省略了對應環(huán)節(jié)的思考過程,理解浮于表面而未真正深入,能從中提煉出來的思考結論也就更受限。而且PD和UX看問題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PD需要考慮更多的商業(yè)與技術上的東西,涉及到大量的業(yè)務邏輯等,這些內容一并搬到設計分析報告里反而喧賓奪主,有些問題也不是UX能解決的,還會在UX尋求組里其他人建議時造成理解傳達阻礙。

就像上課聽懂了老師講不代表自己就會做題,還是要經過實際練習加深印象一樣,如果經過了自己的思考、提煉、補充再重構表達出來,對問題的理解感知會更深入,分析會更精煉集中直奔主題,將其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節(jié)點關系表達不清

因為在一期設計中時間緊張,對鏈路這塊的業(yè)務理解還不夠深入時就匆匆出了方案,后來修修補補的時候也沒有從全局視角考慮,所以基于體驗地圖等梳理出來的問題、優(yōu)化點非常之多(現(xiàn)在就是在苦逼地為前期還債,淚目T_T)。而我在初期的分析中,做的只是比較簡單的羅列,分類維度也很粗糙,分析之間的邏輯承接關系沒有很清晰地表達出來,收斂的幾個所謂目標洞見之間的關系也很模糊,所以主管問我:「你分析了很多,但是你的目標究竟是什么?」

邏輯思維能力是交互設計師的必備基礎素養(yǎng)之一,這一點在設計分析、方案、表達、溝通中都很重要。這本是我的長處,但因為生搬硬套前人給出的思路框架,一味填充內容卻忽視上下文之間的對應銜接,也沒有從一個更高、更統(tǒng)一的角度來梳理表達,導致別人并不能一目了然地快速理解我的分析。

所以我優(yōu)化了分析報告表達上的細節(jié),比如讓單個的用戶故事、痛點、解決方案等之間的對應關系更清晰明顯而不是割裂的幾大段文字,比如將用戶目標聚焦成一個產品從被認知到使用到傳播的循環(huán)上的節(jié)點表達其聯(lián)系,至少相比初版是有了一些改進了。

追求專業(yè)化的表達,反而干擾受眾理解

我曾被好幾個人封為「學術范兒」的設計師,也喜歡研(zhuang)究(bi)應(mai)用(nong)一些用戶體驗理論和設計方法論,將其體現(xiàn)在自己的設計分析中。

但我忽略了一個事實,這個設計分析固然主要是幫自己洞察問題理清思路,但也是要拿給別人看的,要用來說服PD和業(yè)務的。過于追求專業(yè)化的表達,也許組里的人能理解,但項目合作方就未必了,反而是人為制造溝通障礙,我沒有考慮到分析報告受眾的用戶體驗。

真正的高手應該是能把高深的思考研究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給別人,而不是反過來。

競品分析視野不夠,真的「無競品」嗎

是的,平臺型產品的競品很難找,或者找到了也因為是別人企業(yè)內部的沒法用,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談論應對這種「無競品」的產品設計(《B面的世界:設計「無競品」ToB產品的一些淺薄感想》)。但是當主管明確地要求我「找?guī)讉€競品來分析下」時,我瞬間傻眼,向PD求助也只得到幾個內部產品的回答,而這些內部產品的體驗并不能令我滿意。

所以「打散聯(lián)想法」再一次出場,不同的是這次從「組件」的層面上升到了產品的核心操作鏈路,通過師姐的啟發(fā)我從「流轉」、「協(xié)同」、「反饋」等關鍵詞上找到了突破,于是幾個團隊協(xié)作、ToDoList產品瞬間蹦出。而通過請教組里同事,還發(fā)現(xiàn)了除了Google之外的搜索竅門,比如科技博客站內搜索、微信搜索等,一下感覺「找到了新世界」。

即使是平臺型產品,用心去分解、聯(lián)想和搜尋,也會有結果的。

 

作者@?鴻影

來源@鴻影的設計思考錄(微信公眾號:akikodesign)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3398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让我们来扒一扒跨境电商的风险和机遇|从业者必看
专题
1347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产品经理的通用工作流程。
专题
1552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采用IPD开发流程,在初期能把各种工作问题识别出来并扼杀在摇篮中。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什么是IPD开发流程?如何应用IPD开发流程?
专题
37563人已学习22篇文章
复盘是产品经理和运营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专题
5343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标题党,又爱又恨。但是如果你是运营,连标题都起不好,那就呵呵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