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崩潰:你在社交媒體上“崩潰”過嗎?

Aine
0 評論 6701 瀏覽 2 收藏 19 分鐘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如今,很多人會使用社交媒體交流,在交往時常常會因為誤解語境暗示、呈現(xiàn)錯誤形象等,面臨一些的尷尬的情景,進而產(chǎn)生社交媒體情境“崩潰”的現(xiàn)象。對此,本文分析了情境崩潰的內(nèi)涵、研究熱點、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研究進行了反思。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社交媒體已成為人們進行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

與傳統(tǒng)交際方式相比,社交媒體帶來了交往方式的變革,產(chǎn)生了許多社交新現(xiàn)象。面對面的交流可能會遭遇“面紅耳赤”的交流困境,而通過社交媒體交往時同樣也會面臨一些的尷尬的情景,例如誤解語境暗示、呈現(xiàn)錯誤形象等,進而產(chǎn)生社交媒體情境“崩潰”的現(xiàn)象。

現(xiàn)實生活中多個情境的受眾匯集到單一社交平臺,自我呈現(xiàn)成為異常復雜和艱巨的任務,從而引發(fā)了一種多重并置的社交情境。

國外的研究在討論此類現(xiàn)象時,從戈夫曼的自我呈現(xiàn)理論與梅洛維茨關于情境的理論出發(fā),提出了新的解釋:情境崩潰(Context Collapse)。從傳播學視角出發(fā),情境崩潰的研究關注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時的自我呈現(xiàn)、數(shù)字交往、身份符號等內(nèi)容,折射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技術、人與社交語境的新關系。

本期小羊就帶大家了解情境崩潰的內(nèi)涵、研究熱點、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研究進行反思。

一、什么是情境崩潰?

情境崩潰最早由傳播學者博伊德在2002年提出,指不同受眾通過社交媒體混合到了同一個語境中,人們無法用面對面交流的技巧管理線上的身份,呈現(xiàn)出不合適甚至錯誤的自我印象,從而造成尷尬的社交情境。

隨著媒介的發(fā)展變化,情境崩潰的概念也不斷發(fā)生演變。現(xiàn)有研究將技術、情境、自我表達或表演、公眾相互聯(lián)系起來,推動情境崩潰的概念逐步定型。

(1)“情境崩潰”是指在網(wǎng)絡的語境中可能并不具備面對面交往中相同的信息含義,這導致人們在網(wǎng)絡中因誤解信息含義而呈現(xiàn)出不合適的自我形象,給他人留下不良印象,從而造成尷尬的社交局面。

——Danah Byod

ByodD. Faceted Id/Entity: managing representation in a digital world[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

(2)情境包含空間、地點、歷史和情境,是指通過與特定社會網(wǎng)絡的互動而激活的身份意義。自我是由多重身份組成的,每一個身份都存在于其他人的網(wǎng)絡中。

崩潰指的是通過不同網(wǎng)絡的混合而產(chǎn)生的角色身份的重疊。本研究還區(qū)分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情境崩潰——情境勾連(Context Collusions)和情境沖突(Context Collisions),前者是有意的情境崩潰,而后者是無意的。

——Jenny L. DavisNathan Jurgenson

Davis J L, Jurgenson N. Context collapse: Theorizing context collusions and collisions[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4, 17(4): 476-485.

(3)該研究超越了當前社交媒體中“情境崩潰”概念的空間維度,提出了社交媒體中時間模式的崩潰,引入“時間崩潰”的概念。

社交媒體作為一種持久的甚至是不可預測的生活日志,越來越容易導致過去和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崩潰。此概念解釋了社交媒體中的語境如何混淆過去和現(xiàn)在的時間界限,又會如何影響用戶在社交媒體中的身份管理和表現(xiàn)。

——Petter Bae Brandtzaeg;Marika Lüders

Brandtzaeg P B, Lüders M. Time collapse in social media: extending the context collapse[J]. Social Media+ Society, 2018, 4(1): 2056305118763349.

(4)情境崩潰可以簡單地被描述為社交媒體中交際語境的不確定性。與面對面互動的有限群體不同,社交媒體受眾的龐大數(shù)量導致了情境崩潰。

—— Alexandra Georgakopoulou

Georgakopoulou A. ‘Whose context collapse?’: Ethical clash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social media in context[J].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2017, 8(2-3): 169-189.

二、情境崩潰的研究熱點

情境崩潰的概念一經(jīng)提出,就成為近年來社交媒體研究的一大熱點。當情境崩潰現(xiàn)象成為社交媒體用戶的常態(tài)時,探尋不同類型的用戶在不同社交平臺情境崩潰的表現(xiàn)及其應對策略就成為學者們探索的一個話題。

現(xiàn)有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可供性、隱私管理、在線分享、社會資本等議題上,這些議題都成為近年來情境崩潰理論的研究熱點,也是人們當下網(wǎng)絡社交生活的真實寫照。

(1)研究認為,英美語境中社交媒體使用的情境實踐導致了情境崩潰,而不是網(wǎng)絡平臺架構(gòu)或社交媒體自身邏輯的結(jié)果。同時,研究對可供性理論進行完善,提出了“實踐中的可供性”概念。

——Elisabetta Costa

Costa E. Affordances-in-practice: An ethnographic critique of social media logic and context collapse[J]. New Media & Society, 2018, 20(10): 3641-3656.

(2)本文分析了YouTube用戶創(chuàng)建、查看以及回復私人化的視頻博客,研究其產(chǎn)生自我意識的過程。這種全球性的網(wǎng)絡視頻為用戶私有空間的展現(xiàn)、自我呈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情境,并建立了深刻但松散的聯(lián)系。

雖然深刻與松散似乎在邏輯上相互矛盾,但在實踐中Youtube用戶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造或體驗深刻的人際關系,因為它們是松散的。

——Michael Wesch

Wesch M. YouTube and you: Experiences of self-awareness in the context collapse of the recording webcam[J]. 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 2009, 8(2): 19-34.

(3)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Facebook中出現(xiàn)的情境崩潰與新聞閱讀和分享呈正相關,情境崩潰越頻繁,人們參與新聞信息討論與分享就更頻繁。這表明情境崩潰似乎刺激了網(wǎng)絡信息表達,而不是抑制網(wǎng)絡話語。

此外,閱讀新聞在情境崩潰和新聞共享之間起中介作用,即擁有更多類型的朋友并會閱讀這些朋友在Facebook上分享的新聞的用戶,自己也會參與更多的新聞分享。

最后,隱私管理緩和了在Facebook上閱讀和分享新聞之間的關系,隱私管理開放的人更愿意分享新聞。

——Michael A Beam;Jeffrey T Child;Myiah J Hutchens;Jay D Hmielowski

Beam M A, Child J T, Hutchens M J, et al. Context collapse and privacy management: Diversity in Facebook friends increases online news reading and sharing[J]. New Media & Society, 2018, 20(7): 2296-2314.

(4)本文使用李克特量表分析了用戶的SNSs使用數(shù)據(jù),描述了受眾和隱私在Facebook上信息透露中的作用,以及用戶對連接社會資本的看法。

結(jié)果表明,受眾規(guī)模和多樣性影響信息透露和高級隱私設置的使用;隱私問題和隱私設置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信息透露;受眾和信息透露的特征預示了社會資本的橋梁。

研究認為,為了獲得橋梁式的社會資源(例如,新視角、新信息),個人必須愿意通過網(wǎng)絡透露他們的資源請求。然而,情境崩潰可能會阻礙用戶透露信息。

——Jessica Vitak

Vitak J. The impact of context collapse and privacy on social network site disclosures[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2012, 56(4): 451-470.

(注:SNS即social network site,指社交網(wǎng)站。)

三、情境崩潰的研究方法

情境崩潰與人們豐富的社交實踐相關,因此,情境崩潰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為主,如通過訪談法對不同類型的群體開展調(diào)查研究。還有研究者通過社會網(wǎng)絡分析、實驗法等研究方法為觀察情境崩潰提供了多元的角度。

(1)該研究使用訪談法對英國27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進行訪談,并通過與訪談對象在Facebook上的交流,對情境崩潰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社交網(wǎng)站會模糊空間、時間和社會的邊界,可能導致社交的情境崩潰。

——Stefanie Duguay

Duguay S. “He has a way gayer Facebook than I do”: Investigating sexual identity disclosure and context collapse on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J]. New Media & Society, 2016, 18(6): 891-907.

(2)這項研究采用訪談法對50名Reddit上的酷兒進行訪談,闡述了Reddit上酷兒社區(qū)中的用戶是如何形成情境崩潰的。

根據(jù)對酷兒Reddit用戶的訪談數(shù)據(jù),以及其他關于數(shù)字媒體中情境崩潰的研究結(jié)果,該研究認為情境崩潰也會發(fā)生在匿名社交媒體中。

——Anthony HenryTriggs;Kristian M?ller;Christina Neumayer

Triggs A H, M?ller K, Neumayer C. Context collapse and anonymity among queer Reddit users[J]. New Media & Society, 2021, 23(1): 5-21.

(注:Reddit,是一個社交新聞站點,其口號是:提前于新聞發(fā)聲,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的聲音。)

酷兒,是所有不符合主流性與性別規(guī)范的性少數(shù)群體所使用的身份、政治和學術用語。

(3)本研究使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6378名Facebook用戶的公共縱向行為數(shù)據(jù)集。

研究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的規(guī)模和異質(zhì)性與人們發(fā)布的文本數(shù)量呈正相關,但與12個月內(nèi)更新的文本語言風格可變性呈負相關。研究通過考察用戶自我呈現(xiàn)中內(nèi)容和語言的影響,驗證了Facebook上的情境崩潰。

——Teresa Gil-Lopez;Cuihua Shen;Grace A Benefield;Nicholas A Palomares;Michal Kosinski;David Stillwell

Gil-Lopez T, Shen C, Benefield G A, et al. One size fits all: Context collapse, self-presentation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styles on Facebook[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8, 23(3): 127-145.

(4)該研究使用實驗法分析了151名澳大利亞大學本科生的準實驗設計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情境崩潰對參與者的面子和情感(情緒)損失有顯著影響。

——JenniferLoh;Michael James Walsh

Loh J, Walsh M J. Social Media Context Collapse: The Consequ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ext Collusion Versus Context Collision[J]. Social Media+ Society, 2021, 7(3): 20563051211041646.

四、情境崩潰的研究反思

情境崩潰是一個理論脈絡發(fā)展復雜的概念,西方學界圍繞這一概念的爭議一直存在,研究圍繞概念的界定、發(fā)生條件、用戶互動與技術、文化背景等展開爭論。

情境崩潰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理論,現(xiàn)有研究在積極探索情景崩潰出現(xiàn)的新變化、新特征,以此來完善研究方法,梳理理論脈絡,揭示其中存在的內(nèi)在矛盾。

(1)盡管情境崩潰的概念在社交媒體研究中被廣泛使用,但對其精確的定義仍存在歧義。既有研究針對情境崩潰發(fā)生的條件、不同情境崩潰的程度、對身份、自我表達的影響等的描述較為模糊。

——Jenny L Davis;Nathan Jurgenson

Davis J L, Jurgenson N. Context collapse: Theorizing context collusions and collisions[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4, 17(4): 476-485.

(2)情境崩潰在語境分析中的倫理問題仍然未得到解決。這些倫理沖突一方面與情境崩潰的過程和結(jié)果有關,另一方面與社會語言學語境分析的優(yōu)先事項有關。

本研究提出了解決這些沖突的建議,主張建立一種基于學科的道德倫理,這需要研究者的自反性和實踐智慧。

——Alexandra Georgakopoulou

Georgakopoulou A. ‘Whose context collapse?’: Ethical clashe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social media in context[J].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2017, 8(2-3): 169-189.

(3)情境崩潰是西方語境中社交媒體實踐的結(jié)果,而不受社交媒體邏輯和平臺穩(wěn)定屬性的影響。研究者希望社交媒體上學術話語應考慮到世界各地的媒介實踐的多樣性,有助于去西方化的社交媒體研究。

——Elisabetta Costa

Costa E. Affordances-in-practice: An ethnographic critique of social media logic and context collapse[J]. New Media & Society, 2018, 20(10): 3641-3656.

(4)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情境崩潰如何影響人們的自我呈現(xiàn)方面,并主要依賴于自我報告的數(shù)據(jù),較少有研究使用用戶的行為數(shù)據(jù)和分析自我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和語言是否會由于情境崩潰而發(fā)生變化。

——Teresa Gil-Lopez;Cuihua Shen;Grace A Benefield;Nicholas A Palomares;Michal Kosinski;David Stillwel

Gil-Lopez T, Shen C, Benefield G A, et al. One size fits all: Context collapse, self-presentation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styles on Facebook[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8, 23(3): 127-145.

從熟知的媒介情境論到情境崩潰理論,“情境崩潰”為社交媒體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理論視角,將人與非人的行動放置于具體的情境之中,揭示了社交媒體時代人際交往的行為方式及其背后的深層含義。

但在平臺技術的機械性與人的社交需求的動態(tài)多樣性之間存在矛盾的情況下,情境崩潰這一現(xiàn)象只能緩解,無法消除。

這也呼吁我們應該提高媒介素養(yǎng),建立新型的隱私觀和社交規(guī)范。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斷更新、變化,情境崩潰作為一個矛盾且富有張力的概念,目前其概念還存在模糊不清、自我矛盾的問題,對復雜多元的社會情境解釋力還不夠。

未來,相關研究需要在探索中梳理概念的界定及其發(fā)生的條件,厘清不同語境中的差異,通過更加多元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數(shù)據(jù)模型為社交媒體語境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論參考,從而緩和情境崩潰引發(fā)的沖突,完善社交平臺中技術的可供性,進一步化解社交媒體時代人際交往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張杰,馬一琨.從情境崩潰到情境再分離:社會-關系情境中的用戶社交媒介實踐——基于微信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研究[J].國際新聞界,2022,44(08):28-48.

[2] Byod D. Faceted Id/Entity: managing representation in a digital world[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

[3] 張杰,馬一琨.語境崩潰:平臺可供性還是新社會情境?——概念溯源與理論激發(fā)[J].新聞記者,2021(02):27-38.

[4] 呂冬青.微信朋友圈“語境消解”的定性研究[J].編輯之友,2016(08):62-67.

作者:葉鑫;來源公眾號:羊村傳播(ID:yangcunmedia)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tcy-pIxt-Rq7kmdc5YkXbQ

本文由@羊村傳播 授權(quán)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87408人已学习18篇文章
沉住气,学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专题
1790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签到功能是培养用户习惯的好办法。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签到功能的设计指南。
专题
1520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分析报告写作指南。
专题
1280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
专题
1554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汽车座舱的智能化,本质上是通过硬件+软件的手段,让汽车座舱具备人类“智能”的能力,使人与车直接协作更加安全高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智能座舱的产品模块解读。
专题
1310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好的产品是对人性的窥视,无论是做产品,做运营,懂点心理学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