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增長,沒有出路

0 評論 2104 瀏覽 3 收藏 14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在高速增長的商業(yè)市場,即使企業(yè)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長,如果不考慮增長效率,最后也必將被淘汰。本文作者圍繞效率增長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么叫低效增長?

它就像你每年的工資,看上去實現(xiàn)了正向增長,但永遠漲不過房價。

這樣一來,無論你工作多久,也無法湊齊買房的資金。

放到公司層面來看,每年你都保持著2%~3%的增長,看上去確實不錯。但一對比同行,全行業(yè)平均增長率超過了5%。

很多人都在關注“我當下規(guī)模有多大”“我未來將有多大”,卻從來沒有去思考效率有多高。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個別勞動生產率一旦低于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就算是增長也必將被淘汰。

商業(yè)的本質,除了增長還要效率。

01 個體效率的來源是自我驅動

效率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人效。

幾年前,連續(xù)做出《海島奇兵》《皇室戰(zhàn)爭》兩個爆款游戲的超級物種Supercell,公司僅有150名員工,收入達到17億美元,利潤達到5.65億美元,人均產值超過1100萬美元。

這就是完爆全球游戲公司的人效。

如何提升人效,很多張口就來的人,肯定會回答“高薪”。

殊不知,高薪的黑洞可以吞沒整個公司。

早在北宋時期,因為皇帝指出讀書人不可擅殺,導致文官隔三岔五要加薪。

最后,北宋官員的薪資達到漢代的10倍,清代的6倍。按購買力折算成現(xiàn)代貨幣,就連清廉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其年收入在千萬元以上。

但管理學認為,越低薪,越忠誠;越高薪,越有砸鍋的沖動。

低收入人士往往才是最忠誠的族群,他們害怕失去眼前這活命的低薪崗位,而這個崗位甚至有可能構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南城香創(chuàng)始人汪國玉就談到,你給員工發(fā)100萬,他只會短暫感激,無法提升他的積極性。只有構建機制,讓他充分發(fā)揮能力去自己掙。

Supercell就構建了一個高效的機制。

其內部KPI全透明,每天發(fā)布玩家情況、流水數據等,并通過這個影響員工薪資。

在項目開發(fā)上,Supercell每個開發(fā)單元的團隊小而精,項目初期一般有兩個彼此信任的員工負責,稱為magical pairs(神奇兩人組)。

待該項目步入成熟期,公司在安排更多人參與,一般也就5-10個人,稱為cell(細胞)。

這其實不是Supercell獨有的。比如谷歌就有一句話:“我們每個團隊不超過8個人?!?/p>

只是Supercell這個項目小組,只為自己的項目負責,擁有絕對自主決策權,甚至不用考慮管理層的意見。

在小而精的小組機制下,Supercell倡導快速失敗。

由于小組資源極其有限,如果感覺項目不夠好就要及時砍掉,然后迅速轉入另一個項目中。此前,Supercell有一個游戲曾被創(chuàng)始人認為可以進入全球游戲榜TOP25,但因為小組不看好而被砍掉了。

正是這種短平快的機制和透明化的KPI考核,讓員工自我實現(xiàn)了驅動。你想獲得更高的薪資和成就,那就自己去找項目、孵化項目甚至決定項目的去留。

自我驅動是個人效率最好的來源。

02?組織效率的關鍵是幫派文化

市場執(zhí)行效率取決于組織體系,而組織體系的效率取決于企業(yè)文化。

PayPal創(chuàng)始人彼得·蒂爾就曾談到,公司需要大膽打造屬于自己的公司文化,即便這種特立獨行的文化看上去像幫派文化。

彼得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團隊,就被稱為“PayPal黑幫”。團隊成員大多是真正喜歡合作的人。他們必須有才華,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要由衷地喜歡與自己共事。

PayPal黑幫最終的表現(xiàn)令人咂舌。

2002年,PayPal被eBay收購后,埃隆·馬斯克出去做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里德·霍夫曼創(chuàng)立領英公司;陳士駿、查德·赫爾利和賈維德·卡里姆共同創(chuàng)辦了YouTube視頻網站;杰里米·斯托普爾曼和拉塞爾·西蒙斯成立Yelp點評網站;戴維·薩克斯與其他投資人共創(chuàng)Yammer企業(yè)社交網絡服務公司;而彼得·蒂爾也創(chuàng)辦了帕蘭提爾公司。

如今這7家公司依舊全球聞名。

這種幫派文化在國內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自組織。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表示,通過自組織而聯(lián)合起來的企業(yè),有些甚至已經擁有在某一行業(yè)占據全球市場半壁江山的能力。

羅家德解釋,與自組織相對的是“他組織”,他組織往往是由一個權力主體指定一群人,并賦予某些特定任務。他組織結構比較廣泛地存在于行政系統(tǒng)、各類企業(yè)內部。而自組織結構則較多地涌現(xiàn)為企業(yè)內的自我導向團隊(Self-directed Team),企業(yè)間聯(lián)盟。

在“人單合一雙贏”的模式下,海爾把企業(yè)劃分為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每個經營體都擁有決策權、用人權和分配權,這是一種典型的自組織。

阿里巴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小米的社群戰(zhàn)略,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香港利豐集團的小約翰·韋恩制度,臺灣宏碁集團施振榮的“群龍無首”管理哲學,其實都是自組織的典范。

對于這些大企業(yè)來說,如果成功的概率只有1%,100個自組織團隊總會有1~2個探索成功。

這比一個企業(yè)孤注一擲押寶某一市場趨勢成功的幾率會大得多,而失敗付出的代價,也要小得多——從這一點來看,谷歌、Supercell高人效其實也都來自于自組織。

談一個具體的自組織案例——海底撈的抱團小組。

海底撈會將每個城市里就近的8-15家門店組成一個抱團小組。抱團小組都可以是一個自組織,在應對市場變化、個性化服務、當地具體的經營問題和政策問題等,都能夠獲得提高效率。

海底撈其實是師徒制的組織關系,新員工進入門店,他的師傅就是店長,通過師傅的指導,推動徒弟步步高升。

師徒制發(fā)展也直接影響薪酬。師傅的工資可以由兩種方式構成:

第一種,直接提自己門店的利潤,2.8%。

第二種,師傅的工資是自己門店利潤的0.4% + 徒弟門店利潤3.1% + 徒孫門店利潤1.5%。

大多師傅會選擇第二種。徒弟越多,徒孫就越多,師傅工資也就越多;同時也會激勵他大力幫助海底撈將新員工培養(yǎng)成店長。

在這樣的利益捆綁下,8-15家門店組成的抱團小組,組長便是師傅,組員則是徒子徒孫。

這樣看來,海底撈抱團小組更加可以被總結為幫派文化。

03?經營效率的要害是顧客信任

經營效率涉及到與顧客的溝通,顧客信任決定效率的高低。

汪建國是五星電器的創(chuàng)始人,并將后者領導成為了當時僅次于國美、蘇寧的家電連鎖品牌。

后來,全球最大的電器企業(yè)百思買(Best Buy)要收購五星電器,他們希望汪建國做一個調查,詢問顧客憑什么到五星電器買東西。

汪建國覺得沒有必要,來買電器的人最多看三樣:價格、服務、質量。為了這個已經知道的答案,花300萬去調研,這不是燒錢嗎?

但結果打臉。百思買調研以后發(fā)現(xiàn),汪建國原來以為的三條,一條都不是。顧客在五星電器買東西,信任為第一要素。

汪不服。他專門找一個門店,培養(yǎng)6個優(yōu)秀的導購做家電顧問,為用戶提供專業(yè)建議和全程服務,主要經營與顧客之間的信任度。

沒想到,在這個有100多名促銷員的門店里,6個家電顧問就貢獻了49%的銷售額。

復制到孩子王,家電顧問變成了育兒顧問。目前,孩子王全國有有超過5000名持有國家育嬰員職業(yè)資格的育兒顧問。他們不承擔普通門店銷售任務,核心職責就是客戶的開發(fā)與維護。

CEO徐偉宏經常接到育兒顧問的訴苦。每天晚上十一二點都還有用戶向他們咨詢問題,育兒顧問們時常不能安心睡覺。

在微信上回復顧客發(fā)來的感謝信,成了劉姐每天的例行工作,這些感謝信基本來自受到劉姐照顧的顧客。她時常會去顧客家里,幫助客戶通乳,一干就是幾小時,也會耐心教導顧客的家人,如何照顧小孩和孕婦。

這似乎已經超出了母嬰顧問的工作范圍,但是劉姐明白,只有這種“超出工作范圍”的工作,才能建立起顧客的高信任度。

信任度極高的一對一服務關系,創(chuàng)造的價值相當驚人。之前孩子王的營收數據顯示,有95%是由會員貢獻。一個高級育兒顧問的產值能比一般銷售員工高出近10倍,頂尖育兒顧問一年創(chuàng)造的營收能達到1000萬元。

阿里前CEO衛(wèi)哲去孩子王做調研時,和他交流的育兒顧問下班后還要去給客戶送奶粉。衛(wèi)哲問她,“這是公司要求的嗎?”

他得到的答案是“不是”,她自己想去送,因為上門沒準會帶來點別的生意,順便把公司物流成本也省了。

這位母嬰顧問以前就是開母嬰店的,現(xiàn)在把店關了,“我的小店多累,才幾個客戶,不過200多個商品?,F(xiàn)在孩子王,卻可以給我7000多個商品的產品庫”。

她打開手機給衛(wèi)哲看,上面有963個客戶,她覺得這些客戶就是她最重要的資產,這些客戶首先是她的,然后才是孩子王的。

04?寫在最后

通過以上的幾個故事,我們最終發(fā)現(xiàn),企業(yè)效率最終還是回歸到了人。

我們之前談諾基亞、柯達等國際知名企業(yè),認為他們在當時的落伍是傳統(tǒng)業(yè)務太好而產生的飽腹感。

而事實是,為什么想IBM、英特爾等品牌沒有出現(xiàn)這種飽腹感?

我們應該清楚地明白,大公司的飽腹感絕非來自自己不想動、不想吃,而是已經不知怎么動、不知怎么吃。所以如何打破飽腹狀態(tài)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而是應該發(fā)問如何調整方向,找到正確的人。

這個時代,人就是商業(yè)模式。

作者:黃曉軍,編輯:Gawaine,公眾號:滿意公司(ID:mygsok)

本文由 @滿意公司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55747人已学习20篇文章
产品上线后冷启动怎么做最有效?这是产品经理和运营必须要了解的。
专题
145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市场团队,都希望能清晰地了解用户的行为路径,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优化用户体验,实现更精准的运营和营销。
专题
1811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语音交互是基于语音输入的新一代交互模式,通过说话就可以得到反馈结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语音交互的入门指南。
专题
76420人已学习25篇文章
APP设计是一位优秀产品经理的基本功。
专题
1184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很多公司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的基础即是大量的、繁杂的、高度业务关联的基础数据。数字化运营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数字化运营。
专题
1972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面试题和解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