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創(chuàng)業(yè)做電商,選品階段要跨過的五重門
在電商的浩瀚海洋中,選品是每位創(chuàng)業(yè)者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作者以自己女裝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的親身經歷,從打破糾結的行動切入,到通過推廣效果反向優(yōu)化選品,為我們揭開了電商選品的五重門。
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會收到很多朋友咨詢。
老劉,我沒做過電商,想做下這個品類,你看行不?
冬哥,現在寵物行業(yè)特別火,做寵物品類行不行?
冬哥,這是我開發(fā)的產品,你看看會不會爆。
咨詢的都是一些選品問題。
我在培訓以及和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也深刻感受到,關于選品,選款,會因為大家背景的不同,對電商深入的不同,實踐經驗的不同,而互相聊不到一起去。
比如有的人說選品很重要,我們公司選品特別好,經常出爆款;
還有的人說選品沒有那么重要,圖片最重要,要有好圖才是關鍵;
還有的人說我對選品也不懂,網上有很多方法論,什么藍海選品法,爆款選品法,是不是要多看看這些方法,甚至課程?
還有的朋友說推廣最關鍵,沒有推廣去推,你怎么知道自己選品好還是不好。
其實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只是這樣的結論都過于片面。
我認為從任何一個單點角度去講選品,都會有些不妥。
所以今天,我結合自身過往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從一名菜鳥,一步步跨過選品關,到對選品逐漸深刻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
來談一談我對電商選品的理解。
按照階段順序,我認為普通人,從對電商選品一無所知,到最終有一定經驗和認知,以及逐步熟練。
至少要跨過五重門。
第一重 打破糾結,行動切入
我和很多想創(chuàng)業(yè)做電商的朋友交流,感覺大家初期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太多。
比如他們會糾結,哎哎,冬哥,我想做個戶外產品,你看行不行,能不能搞,過了一段時間,又覺得不行,又來找我;
冬哥我看收納產品不錯,你覺得做這個怎么樣?
還有的朋友會去尋找一些所謂的市場分析報告,拿來給我看,冬哥你看這個分析報告,這個品類未來會火,我們現在做怎么樣?
看完之后也沒啥行動。
很多人就這么左看看,右看看,一年兩年,一直沒行動,到最后就蹉跎過去了。
在這里,我必須要向大家強調一個我對于選品的重要認知:電商選品是一門實踐藝術,你所有的觀察,理論,方法,都應在實踐中去優(yōu)化。
你光在外面看別人,看商家,看所謂的市場分析,看所謂別人分享的經驗,是無法知道其中門道的。
人家賣爆了,做成功了,可能確實是選品好,但也有可能是砸了很多營銷費用;
或者人家有一些高超的投放手段;
或者有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供應鏈,小技巧。
你看所謂的市場分析一些藍海品類,你并不知道這些產品適不適合普通人做,可能需要較強的供應鏈,可能要匹配很大的倉庫,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去備貨,去生產。這些東西你從外面看,是得不出任何結論的。你唯有先做起來,干起來,然后再通過一步步的反饋,去拿到最真實的體感信息。
當然,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也理解很多人為什么會糾結,大家可能會覺得,我要創(chuàng)業(yè)了,我選擇一個品類,就要好好做,要投入時間精力,甚至是金錢好好做,所以要慎重,要多看看,多思考。
但其實各位無需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你在初期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你沒有視覺的經驗,轉化的經驗,推廣的經驗,行業(yè)的經驗,你的思考一定是非?;煦绲?,所以初期選品基本都會走彎路,都會發(fā)現方向錯了,不好搞,想放棄,這些都非常正常。
就跟你戀愛一樣,初戀你的根本不懂愛情,所以放下糾結,放下所謂的調研,分析,直接打開1688,直接看你喜歡什么產品,如果你連喜歡的產品也沒有,那你就隨機,看什么順眼,想搞什么,先干起來。直接上去注冊一家店,或者開個小紅書號,開始上架5~10個產品,先上起來。
先進入行動關,不要再糾結。
當你開始行動,進入了這個狀態(tài)之后,我們再根據實際情況一點點去調整。
你天天在那瞎研究,瞎看,你以為好像看的越多越了解,但你并沒有看到真正實際的東西。
第二重 通過各種反饋,做各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
當你邁出第一步,上架5~10個產品后,第一重門已經跨過,我們來進入第二重門。
有10個產品在你的店鋪后,那接下來我們根據反饋,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
你說我還沒賣出去啊,哪有什么反饋,其實有很多。
首先,我們假設,你上了10個產品,比如上10個兒童書包吧。你童心泛濫,想開店賣兒童書包。
你聽了我的話,沒有糾結,直接開干,很快到1688找了10款兒童書包,開了個店,全都上架了。
上架之后你就會發(fā)現問題。比如你發(fā)現這10個書包的主圖,放到一起,風格混亂,有童模出鏡的,有沒出鏡的,有簡約風格的書包,有可愛風的,你突然感覺產品很雜亂,調性不統(tǒng)一,像個雜貨鋪。
很好,這時候你得到了一個最直觀的反饋,就是:選品應該先統(tǒng)一風格,先拿一個風格去試。
你趕緊重新換了幾個產品上架,這把看起來風格統(tǒng)一了很多。
然后你又發(fā)現,這10個產品,感覺價格都比較貴,你去看了50個競對產品,發(fā)現兒童書包的主流價格帶基本在50多~120多左右(我大致估的,不要杠)。
你的書包都快賣到200元了,這么貴,你怎么能賣出去呢?
你又得到一個反饋,應該先了解一下這個品類的市場主流價格帶,然后選品的時候要估算出銷售價格是不是在主流價格帶。
你又趕緊刪掉了幾個貴的產品,挑了幾個成本低一些的重新上架,這樣保證上新的產品,都不是那么貴了。
然后你又發(fā)現,你選的產品,有很多競對在賣同款,甚至都賣爆了,你用同樣的圖片肯定賣不出去。
你覺得要給產品做一些獨創(chuàng)化的包裝,你挑了幾款兒童書包,決定給它們重新拍圖片。
你用手機開始拍拍拍,突然發(fā)現一個簡簡單單的書包怎么這么難拍照。
為什么人家的書包拍出來是飽滿的,你拍出的書包是干癟的,又癟又丑。
你還發(fā)現書包如果只是單拍效果不好,還是要找漂亮的小朋友背上拍照才有代入感,你一打聽,發(fā)現漂亮的兒童模特拍照要300~500元一小時,你開始發(fā)現兒童書包這個品類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賺不到多少錢,競爭激烈,搞出好的視覺也挺費事,你決定放棄,換下一個品類再看看。換一個價格再低一些,拍照再容易一些,規(guī)格再少一些的產品。
很好,你開始對選品有了初步的認知。
當然,以上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相對來說,兒童書包這個品類還是非常簡單的。
這就是我說的,你通過一系列的實踐反饋,開始對選品不斷進行調整,優(yōu)化選品。
在這個過程中,你對產品的理解才真正開始。
這種理解不是你看虛空的分析報告,不是你在外圍自己瞎捉摸,而是真正來自于一線的體感。
這種反饋其實很多很多,像風格,視覺的反饋都很容易優(yōu)化,還有比如物流的反饋,比如你想賣寵物產品,你打算賣貓窩,狗窩,你設想挺美好,結果上架產品之后發(fā)現物流很麻煩,物品體積大,快遞運送過程中很容易損壞,或者顧客拆開之后不好安裝,都是退貨;
再比如你做一些小眾品類,上架之后,你嘗試銷售了幾單,發(fā)現供應鏈供應不上,經常斷貨,一斷貨你就被平臺罰款;
還有的品類供應商那沒有現貨,你必須要訂一批貨,幾百件,上千件貨起訂,你不敢訂貨;
這些反饋都有可能促使你放棄這個品類。
所以還是那句話,你初期想太多,思考太多,分析太多,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很多隱藏的坑點你不做根本不知道。
所以唯有通過實踐去觀察,去調整,去深入,去放棄。
你放棄了也不要氣餒,這在電商銷售過程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每天大量的公司,電商運營,都在重復著選品上線,試試看,不行放棄的過程,而一個個優(yōu)秀的爆款,也都是不斷試出來,慢慢挖掘出來的。
第三重 依托推廣效果反向優(yōu)化選品
那當你找到一個產品,拍照比較容易,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成本也不高,供應商也比較穩(wěn)定,寄送也比較方便,也沒有什么其他明顯的風險之后,那恭喜你跨過了第二重門,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重門。
就是你選的產品,能不能推廣出去。
沒有做過電商的人,會覺得好產品好產品,是因為這個產品足夠好,但大多數做電商經驗比較豐富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好的產品不僅在于產品要好,更要好推,能推得動,能低成本的拿量,這才是一個好產品。
有很多做原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業(yè)者,為什么很容易倒閉,主要是他們執(zhí)著的認為自己的產品是好產品,只是推廣不行,這其實是狹隘的,一個好產品在選品和開發(fā)之初,就應該時刻思考,好不好推,能不能低門檻的快速推廣給市場。
當你終于找到了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產品,那接下來就是推廣它了!
你不會站內投放,你到處查資料,上課程,到處學推廣,然后再試到自己的產品上,結果發(fā)現推不動。
這里面推不動可能有很多原因;
- 這個產品同行賣爆了,一直在拿量,你搶不過別人;
- 這個產品你覺得不錯,你推廣之后拉來了一些流量,發(fā)現根本沒加購,沒轉化,那說明你覺得不錯的產品,市場不買單;
- 你不太會做轉化,買家秀評價視頻什么都沒有,商品詳情頁做的也很差;
- 或者你賣的產品太貴了,別人賣的更便宜,進來的流量一搜同款,就被競對吸走了;
- 或者你的圖片太丑了,產品可能還不錯,但你拍不出優(yōu)質的圖片,圖片點擊率差;
- 還有可能產品太小眾了,你一搜這個產品關鍵詞,流量都太少,流量少,買的人就少;
- 還有產品也能推出去,但拿量太貴了,轉化一一單可能要三四十,甚至四五十元,你這產品賺的錢,都扔給廣告了;
等等很多很多問題,在你推廣的過程中開始暴露出來。
所以這也是電商測產品,測款,測圖的重要性。
你的選品,一定要經過推廣端的考驗。
你感覺站內不太行,開始自己做小紅書,抖音,發(fā)短視頻,搞流量,結果你又發(fā)現你選的產品,你不知道怎么拍視頻,沒有什么創(chuàng)意點,然后你看競對的視頻,比如競對賣廚房神器,你也賣廚房神器,競對拍的視頻就很漂亮,很明亮(可能是去酒店或者是漂亮裝修民宿拍的,有可能做了打光),你拍的就巨丑,巨low,視頻拍的差,也沒有流量,費了一大頓勁,累的要死;
你想去找達人帶貨,結果大量的達人不搭理你,你私下問原因,他們說你產品太爛,圖片太丑,價格太高,此類產品太多,不需要了;
有的達人要你寄了樣品,又給退回,說質量太差,產品都有毛邊,倒刺,污漬,不結實。
推廣端一系列的反饋重新告訴你,你的選品思路,要再次進行調整。
這種反饋既真實,又有力。
畢竟之前大家可能都會有些自信,覺得自己還是懂一些分析,懂一些產品,但是推不動,賣不掉,卻又是真真實實的。
這時候你開始對這個品類真的入門了,對選品也開始充滿了敬畏。
你開始真正打氣精神來,對選品的環(huán)節(jié)落到一個個點去觀察。
比如你會看這個品,競對表現的如何,競對賣爆了,我不跟了,沒有我的空間,競對賣的少,我也要分析,說明競對賣不好,我也不一定能賣好,除非我有獨特的審美;
你也開始觀察供應商的銷售情況,你開始盯著供應商的上新,以及供應商上新7天的銷量增長,找到供應商的潛力款,優(yōu)先去上架,搶一個時間差;
你開始研究流量熱詞,研究各種詞的出價,有些產品的詞再好,再熱,你知道自己錢不多,買不起這樣的詞,你開始尋找一些洼地詞,便宜的產品詞,然后再去為這些詞找產品;
因為你知道這樣選品,后續(xù)推廣,也會節(jié)約成本,事半功倍。
你不僅會關注小紅書上的好物推薦視頻,你更會思考這些視頻哪些產品比較好拍,在你現有的出租屋內,用簡單的道具,簡單的太陽光就能拍攝;
有哪些產品用手機就能拍,哪些產品是需要上漂亮的人手擺弄,有哪些需要在漂亮的客廳,能不能租到這樣的場地等等;
因為你選了產品,無法做營銷素材,無法推廣,那你這個產品再好,也沒有意義。
你開始研究達人帶什么貨,把達人帶的貨拉出來,一個個看,看它們的樣子,圖片,調性,價格,贈品,規(guī)格,一個個分析,然后拿著這些分析,再去反向去找產品,再去問達人;
你開始把樣品買回來,親自檢查產品質量,甚至拆開看內部,開始建立對于產品的真正感覺;
你發(fā)現你有的廣告計劃很吃低價格產品,你就知道要后續(xù)多上一些低價格產品,這個計劃就能不斷跑出來銷量;
你有的人群很吃新奇特產品,你就知道要多找一些類似產品,去喂這個人群。
我認為只有經歷完整推廣端反饋過后的選品過程,才是真正建立起了選品意識。
因為市場給你的反饋是最真實的,還是那句話,你覺得再好的產品,沒有推廣出去,或者推廣很難,那它就不是好產品,好的產品在推廣的時候,你也會感受到有勢能,很容易打出來。
在推廣端不斷的反饋下,你的選品意識才是真正和市場相關聯的,不是在那自嗨。
第四重 建立更多維度的選品參考
那過了三重門之后,我認為選品就可以真正的入門了,已經有了初步的閉環(huán),那這時候,我們可以向更立體的維度去進化。
比如隨著你對選品越來越了解,你能看得懂競對上產品的邏輯了,可以跟著競對的節(jié)奏去選。
比如我以前做女裝的時候,會看競對做短裙品類比較多,但我們自己上了短裙又賣不好,后續(xù)隨著不斷從推廣端得到反饋,慢慢也看懂了競對上的短裙款式有什么獨特之處,也逐步get到了選款方向。
比如還可以從消費者端去挖掘選款的需求,做電商久的朋友,都會不斷地去翻競對產品的問大家版塊,從消費者的問大家中挖掘顧客的需求,然后根據這些需求去選品;
再比如監(jiān)控社交媒體,看每天社交媒體的產品熱度,從熱度產品中選和自己相關的去上產品,然后做推廣;
再比如觀察達人,有些達人在某一領域有引領市場需求的能力,比如母嬰,汽車,寵物,家庭好物等等。
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選款高手,可以緊盯這些人的思路去選款,了解他們對于產品的理解和風向。
也可以關注一些詞的時間規(guī)律,爆發(fā)規(guī)律,比如像兒童書包這樣的品類,通過詞的趨勢可以看到是9月份爆發(fā),因為那時候是新學期開學,像年貨一樣的產品,在年底的時候開始爆發(fā),了解不同詞的時間熱度,保證選的產品能跟上詞的爆發(fā)期,都會增加選品的成功率。
這些手段,一定是在建立在你能快速的上產品,對產品很多坑點都摸過,有了一定的推廣能力等閉環(huán)后,再去疊加,才有效果。
我看很多外面的課程有教直接看社交媒體選品,直接看競對選品,這不能說不對,但這是很片面的。
還有的說可以看一些選品后臺去選品,這些我認為都是很幼稚的想法。
一個人連上架,產品基礎坑點,推廣都沒有閉環(huán),那他能看懂什么呢?他即使選了產品,他會推出去么?這個產品背后所代表的一系列問題他能解決么?
第五重 逐漸總結自己的方法論
當四重門都已經跨過之后,這時候在選品階段我認為就會游刃有余了。
不會再像當初的菜鳥一樣懵懵懂懂。而是非常有流程有條理的去執(zhí)行。
比如你想做車品這個品類,你會先看一看大盤,從車品這個品類里,切出幾個大盤比較好的單品賽道;
然后再去挖掘下供應商,做一下供應商的記錄,看看供應商的貨源是否充足;
接下來可能會買一些樣品,熟悉熟悉,看看整個產品質量如何;
再然后去拉取一些競對銷量比較好的產品,了解一下競對每天的流量及費用的投入是多少;
然后再去看看這一品類幾十個上百個大詞,點擊費用是多少,點擊率是多少,時間周期是多少,了解一下具體的引流成本和節(jié)奏;
再然后把大家的主圖,商品詳情頁都拉出來看看,看看視覺這塊好不好做,能不能做成;
再然后分析一些基礎的價格帶,成本,毛利,看看賺的錢能不能支撐廣告費;
還要去小紅書,抖音看看,市場上做這類產品內容的達人,博主們多不多,問問報價,以后或許會有推廣合作的可能;
接下來拿一些產品做第一批小視覺看看,難不難做,成本多少,是否可以低成本出視覺,這關系到后續(xù)持續(xù)的上新品;
再然后,開始以自己的經驗,先小上一批產品,探探市場,熟悉熟悉路,測測產品,了解一下點擊率,轉化率的水位,然后逐步根據反饋進行微調,不行就換,不要糾結。
到上的某幾個產品有較好的數據表現,開始先打一波小的,積累這個產品第一批的流量經驗和小爆款經驗,如果發(fā)現打不動,優(yōu)化了幾次不行,那也快速放棄品類,轉戰(zhàn)下一個。
那如果發(fā)現可以搞,開始深入這個品類,繼續(xù)增加相關聯的產品,跟著競對去上,或者把供應商不錯的產品,都給上了,長期去做下去。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去執(zhí)行,去磨練,每個品類,每個單品遇到的狀況還不同,還要根據具體的品類具體調整。
我認為最開始可能第一重門比較難。雖然第一重門只需要行動即可。
但大多數人在邁出第一步上都會很猶豫,想太多,以及邁出后很容易放棄,或者拖延。
第二重門可能主要要解決的就是視覺問題和貨源問題,只要這兩個主要問題解決,基本第二重門輕松過。
大多數人會基本卡在第三重門的推廣,不太會推廣,推不動,沒有推廣資源,找不到推廣資源,很多人的電商創(chuàng)業(yè)之路基本在這就斷了,只要闖過第三重門,有了推廣的感覺,能再通過推廣反推產品。
選品就會越來越容易。
所以大部分電商運營,做久了之后,選品其實不會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有很多手段去可以找產品,測試產品,更多考驗的是產品包裝,打造,推廣,消費者,營銷,供應鏈等其他環(huán)節(jié)。
所以希望各位朋友能評估自己的位置,然后一道道門去闖,選品很重要,但不要孤立的去看待它,而是要結合著很多模塊一同來研究選品,而這也是需要從大量的實踐中去總結的。
請不要再去想太多,思考太多,看太多,在外圍分析太多、
而是今天就行動起來,勇敢的投入到實踐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劉瑋冬】,微信公眾號:【劉瑋冬創(chuàng)業(yè)手記】,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電商門檻并不高,但想要存活下來需要你想盡辦法拼命留下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