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 —— 手刷產品的用戶風控

6 評論 6928 瀏覽 66 收藏 9 分鐘

第三方支付的手刷產品的用戶風控主要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部分,事前是控制進件入網(wǎng),提前防止風險發(fā)生;事中是風險監(jiān)控和風險識別,及時阻止風險的發(fā)生;事后是風險補救,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小風險發(fā)生帶來的影響。事后這塊不是那么熟,只能舉例說明一下。

以下的風控體系很多是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的。

一. 事前

1. 注冊地區(qū)控制

所謂的注冊地區(qū)控制,顧名思義就是根據(jù)用戶的注冊地來控制用戶是否可以注冊。通過網(wǎng)絡來定位要注冊的用戶所在的地方,但是因為存在定位不在的情況,所以還是需要用戶自己下拉選擇注冊地的。當然網(wǎng)絡定位優(yōu)先,不生效的情況下下拉選擇用于與后臺中的注冊地區(qū)控制的名單匹配。如果是不允許注冊的地區(qū),則該用戶會被攔截。但是如果這個用戶是系統(tǒng)定位不到的,手工選擇的話,其可以隨便選,就有可能注冊,就會有漏網(wǎng)之魚的存在,因此需要在后續(xù)持續(xù)控制排查篩選。至于這些地區(qū)是如何來的,一是每家機構不允許展業(yè)的地方;二是一些集聚效應的原因,某些地方以偽盜出名;三是新疆西藏等邊遠地區(qū),機構落地的商戶少,一般也會禁止入網(wǎng)的。

2. 身份證黑名單控制

手刷產品都是需要實名認證的,所以都需要身份證號。有些產品的身份證號填入是在注冊時,有些產品是注冊時僅需手機號,登錄APP后進行實名認證。通過對身份證號的限制也是可以起到控制相應的用戶入網(wǎng)的目的。這個相對于注冊地區(qū)的控制來說,可以更加具體準確。身份證黑名單控制,就是針對一些有盜刷、公安部通緝或者有前科等用戶以及某些地區(qū)的用戶,后臺記錄相應的身份證號,詳細或者前幾位。詳細的身份證號那就是具體到某一人了,就是這個人就一定不讓你使用這個產品。而身份證前幾位的控制,也是為了控制某個地區(qū)的用戶,同樣也是因為集聚效應,例如某某地方出去的都是搞盜刷的,因為存在人口流動,所以就算這些地方的人在別的允許注冊的地區(qū)進行了注冊,通過身份證黑名單也可以起到控制作用。相對應的有白名單控制,為了特殊商戶的入網(wǎng)。

3. 手機號控制

手機號控制用戶注冊這個用的比較少,一是手機號實名制實行不久,很難精準到相應的用戶,二是用戶更換成本低,可以通過更換手機號實現(xiàn)入網(wǎng),所以控制難度比較大。一般來說主要控制號段,如虛擬的170號段,相對于前兩個來說,這個控制的使用會偏少。但是如果一個公司有兩個相類似的產品時,為了推廣某個產品,有時候會控制已經(jīng)入網(wǎng)的用戶,再次在新產品進行個注冊。

二. 事中

1. 交易地區(qū)控制

手刷類產品因為要送相應的刷卡消費的商戶到銀聯(lián),所以要根據(jù)用戶的所在地,來送相對于地區(qū)的商戶到銀聯(lián),因此在交易時也會采用到定位的。因為是手刷,可以跟著用戶移動,到國外或者機構不能展業(yè)的地方,所以要進行控制。同時,有些時候雖然某些地區(qū)能展業(yè),但是如果交易量上升太快,比較異常,也需要進行該地區(qū)的交易控制。通過交易地區(qū)控制,當用戶被定位到不能交易的地區(qū)時,交易終止。同時也可以防止像手工定位注冊進來的用戶在高風險地區(qū)交易。

同時,機構為了利潤,某些地區(qū)的商戶會是某一類的,是屬于異常情況,或者突然被監(jiān)管機構要求控制某地區(qū)的交易量時,就經(jīng)常用到這個交易地區(qū)控制。

2. 交易卡類型控制

目前銀行卡分為磁條卡、IC卡和復合卡,復合卡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關閉了磁條只能當IC卡使用了,所以可以說是只有磁條卡和IC卡之分。磁條卡因為是用磁條卡來記錄卡的相應的信息,容易被復制和偽盜,所以針對磁條卡需要特別的風控。

一是使用交易次數(shù)控制,針對大于多少錢的交易,同一張磁條卡同一天僅能夠交易多少筆。

二是交易金額的控制,磁條卡的交易金額初始比較低,通過相應的認證好,即通過有效信息驗證這張卡是真卡且基本確定是本人操作后,可以提高額度。

通過這兩種方式來控制磁條卡的交易,降低磁條卡使用風險,機構也可以降低自身需要承擔的風險。

3. 可配置的灰名單規(guī)則

手刷產品嘛,刷卡或者插卡過程中總會遇見各種失敗,其中很多失敗是從銀聯(lián)返回的,對于這一些失敗的原因就需要設置相應的規(guī)則來控制。主要有密碼錯誤類、限額類及其余高危應答碼類。不同的返回碼類別要設置不同的規(guī)則,像高危應答碼類,這種需要特別重視,因為這能可能是掛失卡之類的,已經(jīng)被用戶掛失了,卻還在交易,就有可能是被人撿到了想偽盜。限額類的話,因為發(fā)卡行對各種卡及各種交易的控制原因,這種情況可以稍微放寬些。而密碼錯誤類,處于前面兩種之間,所以可容許的失敗次數(shù)會放寬到3-5次。

當然,各個機構也會有自己的平臺適用灰名單情況,如異地消費啦、單卡僅允許在幾個注冊商戶上消費啦。通過灰名單規(guī)則的控制,來禁止用戶提現(xiàn),使資金留在相應機構的賬戶上,直到風險排除之后,再進行相應的付款,或者被真正的持卡人追償后,也可以進行返還。

因為灰名單涉及到用戶的到賬,所以需要實時監(jiān)控,及時排查,不然的話,客服的電話很容易被打爆。

三、事后

事后這一塊接觸不過,就我所知的主要有:

  1. 調單
  2. 代理商追償
  3. 商戶補償

調單即是調取相應的訂單,以及商戶的真實信息,以排查風險。所謂的代理商追償是機構要代理商負責相應的風險事件的補償,因為是由代理商發(fā)展的高危商戶,也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而商戶補償是由于發(fā)生了相應的風險事件,商戶還未跑路,還可以找到的情況下,給出足夠的證據(jù),要求商戶進行錢款歸還。

近年來,發(fā)生過幾次機構雙倍清算到賬資金給用戶的情況(百度下就知道了),這種時候,很多用戶是拒不歸還多到賬的錢的,就需要機構自己承擔損失,當然機構也會凍結相應用戶的賬號,直到把錢歸還了之后。所以在代付時,機構應該多加控制,防止代付出錯。

上面就是我個人粗略的對手刷產品的用戶風控進行的一個總結,可能有很多不全面、不清楚的地方,希望大家多交流指正。

 

本文由 @夜月沉星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棒,不知道可否加一個微信或者qq

    來自湖北 回復
    1. 微信吧,ychzz123,有需要可以互相交流

      來自福建 回復
    2. 好的已申請

      來自湖北 回復
  2. 內容不錯,能不能私下一起討論交流一下

    來自福建 回復
    1. ?? 歡迎私下交流,微信名同用戶名

      來自福建 回復
  3. 挺好,內容講的挺實在,

    回復
专题
1203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PP或者网页加载时,加载按钮常常会出现,加载效率影响着用户体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加载功能的原理和设计。
专题
1163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未来数字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未来设计趋势。
专题
35277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借用别人家的经典案例,来扒一扒社交电商。
专题
1322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搜索策略产品经理必读系列。
专题
3476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有多少用户痛点,你是听回来的,而不是经过深思过后找出来的。
专题
1313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心理学如何影响用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