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不同對象的產品經理分類

橙子鐘
1 評論 19068 瀏覽 110 收藏 5 分鐘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不同端的產品經理,面對的對象有所不同,對象的差異特征使得對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也會不同。

網絡上關于產品經理的分類五花八門,筆者有過多端的產品經驗,提出按照不同對象進行產品設計的分類法。

站在整個完整產品的視角,各端承擔了各自的職責,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大同小異,而隔閡在不同端的產品經理之間的,是其面向對象不同,而對象迥然的差異特征。

一、分類目的和意義

分類的目的在于重建產生我們所感知到的模式的內在模型。而我對這個分類對思考源于在跳槽時,通過仔細分析,才發(fā)現本身適合做前端,而自己曾經從來沒有思考過,才導致我以后端經驗投遞前端的產品碰壁。

  1. 這個分類的意義,我想在于選擇產品方向可以首先考慮的方向,自己的能力模型和興趣愛好究竟在那端。對于想做產品的,技術可以先轉后端產品,非技術可以轉前端。
  2. 這個分類其實站在整個產品角度,也有利于產品經理跳出自己的模塊,看到整個產品的全貌,做得了模塊,看得見框架。

二、分類依據

軟件產品的本質是對信息的加工,輸出面向用戶的服務。前端和后端兩詞在開發(fā)上用得多,分別以可視化和數據服務為目的。而我又把前端分為用戶端和管理后臺,因為各自的作用不同,以及用戶特性不同,在做產品設計時,思維側重點不同。

如果以傳統(tǒng)行業(yè)為例,資源到產品或服務的整體流程為后端,各個流程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管理后臺,最終的產品或服務為用戶端。因為傳統(tǒng)行業(yè)資源處理流程更加復雜,所以其整個產業(yè)鏈由各個公司協作。而互聯網信息的處理相對簡單,所以整個從資源到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很多時候由同一家公司負責。

三、分類詳情

因為表格有更好的內容呈現和對比度,所以關于分類的一些詳情信息繪制成表格。

四、其他

1. 用戶端因為面向的是用戶,而用戶充滿了不確定性,受場景影響。所以產品大部分的理論或者模型都是針對于用戶端而言的。目的是把用戶動機/行為進行歸納和分類,抽象化去思考,與便于指導產品經理進行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而冷冰冰的后端系統(tǒng),很少充滿邏輯力以外的偏差。

例:4P理論、4C理論、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Kano模型、Censydiam用戶動機分析模型、八角行為分析法、AARRR模型、Hook模型…

2. 后端產品是先難后易,依賴于結構化思維,對于后端產品整個思維體系和經驗模型搭建完成,再做其他系統(tǒng)就簡單很多。而前端產品是先易后難,對于前端需求很多人都可以入門,但是愈到后面,需要你敏銳的判斷力,對于用戶、市場和商業(yè)模式,這個需要不斷培養(yǎng),并且用戶需求和市場的變化,永無止境。

3. 很多人把b端或者后臺稱之為后端,自認為不妥。b端是和c端對應,后臺和前臺對應,都是面向用戶端差異性。

4. 以上的分類沒有考慮企業(yè)級的產品,范圍局限于具備多端的面向用戶的產品。

五、總結

1. 對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模型,找到適合自己的相當重要。

2. 如果有機會,參與多端的產品過程,對于產品經理是一個很好的經歷。

 

本文由 @自動榨汁的橙子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棒!最深刻分類角度

    回復
专题
1514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做好竞品分析,有助于了解市场行情,精确自身产品定位,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进而制订有助于产品后续迭代发展的有效策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B产品如何做竞品分析。
专题
43065人已学习17篇文章
谈到互联网产品,我们不得不谈的就是它的盈利方式,这也是产品人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专题
1768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精细化运营的过程中,为自己的产品搭建一套数据指标体系,对于促进产品和业务增长是至关重要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指标体系。
专题
5353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标题党,又爱又恨。但是如果你是运营,连标题都起不好,那就呵呵哒了。
专题
1225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构建UGC社区是很多社区平台的必经之路,它能助力平台内容生产,为社区提供活水源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构建UGC社区。
专题
154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虽然大厂们纷纷奔赴Web3.0,但是不少人还是对这个概念及相应生态一知半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web3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