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無”之道(一)——戰(zhàn)略篇

12 評論 7042 瀏覽 40 收藏 14 分鐘
🔗 产品经理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从基础技能、业务深度、专业领域到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

編輯導讀: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做產品決策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本篇文章中作者根據他自己多年的產品經驗,仔細地分析了如何恰當的分析信息,得出更有價值的產品決策,推薦對做產品感興趣的小伙伴閱讀。

在產品的工作當中,我們產品經理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比如用戶反饋、使用數據統(tǒng)計、競品分析等。

如何將龐雜的信息撥冗去繁、去偽存真,對于處于各個階段的產品經理都是及其重要的,決定了我們設計的功能能否滿足用戶需求,業(yè)務流程能否滿足業(yè)務需求,甚至整個產品生態(tài)能否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整個分析過程像一個迷宮一般,我們會不斷地走彎路、甚至沿著看似正確的道路走到思路。

舉幾個常見的思維誤區(qū):

  • 反饋的用戶中,有30%覺得功能不好用,因此我們要優(yōu)化。(幸存者偏差,一般有意見的用戶更容易反饋。反饋的用戶分布如何,能否代表絕大多數用戶的意見?)
  • 越是有錢的人,在平臺消費越多,因此我們要多吸引有錢的用戶。(混淆關聯(lián)性和因果性,用戶在平臺的高消費絕對不是因為其有錢)
  • 商品詳情頁的轉化率大大低于付款頁面的轉化率,因此存在極大的問題。(只看數據不看業(yè)務,已經下訂單的人當然大部分都會買了。)
  • 我經過市場調研,發(fā)現(xiàn)豬肉在新疆的消費占比明顯偏低,我們進入一定能夠打開市場。(藍海謬誤,這個是個非??尚Φ腻e誤,但是更多的類似的錯誤是不那么明顯的。)

那么如何恰當地分析信息,得出更有價值的產品決策呢?

根據我多年的產品經驗,需要我們不斷積累自己的產品方法論,形成自己的產品之道。

我對我的產品之道總結為“無”之道,是我對第一性原理、原研哉設計之道、用戶體驗要素等理論,結合自己的實戰(zhàn)經驗總結的。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strong>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可以指導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有趣的是,道、一、二、三、萬物與用戶體驗五要素有種巧妙的契合。

前不久,我負責的一款B端產品發(fā)布,在發(fā)布之前備受公司高層關注,發(fā)布后迅速被銷售搶訂一空。該款產品即遵循我產品“無”之道研發(fā)出來的。

下面,我將從用戶體驗五要素,去展開講解我的產品之道。

一、戰(zhàn)略層

在做戰(zhàn)略層分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做三件事情:

  1. 市場分析(市場規(guī)模、投融資情況、競爭分析、市場前景等)
  2. 用戶調研(目標用戶、用戶畫像、用戶場景、用戶需求等)
  3. 競品分析(公司情況、市場策略、產品生態(tài)、產品定價、產品功能等)

受益于互聯(lián)網的普及,上述的市場分析和競品分析是比較容易獲得的。

有大量的行業(yè)報告、競品分析報告可以借鑒,通過天眼查等平臺了解投融資情況,通過公司官網、網店等多渠道了解競品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了解市場及潛在的機會非常有幫助。

但我們也應當意識到,其中有大量的信息已經是結果數據了,我們只對市場和競爭對手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就容易陷入思維的誤區(qū)。

1. 案例1

以筆者個人為例,我本來是做AI輔助學科教育的,在3年前學科教育仍然欣欣向榮的時候,我意識到事情不對。

  • AI技術尚未能夠破解人類學習、認知的奧秘,難以輸出有效的學習建議。
  • 現(xiàn)在教育內卷和不公平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學而思這種巨頭,甚至一定程度可以左右教育的走向。
  • 學科教育正在被資本裹挾,走向販賣焦慮、市場營銷的錯誤道路上。
  • 受前司CEO梁建章的影響,我很多年前就在關注人口問題。而教育是加劇年輕人焦慮,阻礙生育的嚴重問題之一。

然后我果斷放棄了學科教育,去金融科技公司做了一年,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喜歡做教育產品。于是思考自己該做什么。

  • AI方向肯定是沒錯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 國家為了發(fā)展科技,肯定要大力培養(yǎng)科技人才。
  • STEAM教育與科技、素質教育息息相關。

于是我果斷進入了當時并沒有多少人看好的AI教育領域。今年證實了我預判的準確性,學科教育培訓遭受到國家嚴厲的整頓,而對素質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是大大的利好。

如果當時我只盯著市場趨勢,只看在學科教育領域的大量投融資,只看疫情為線上教育帶來的巨大機會,那么我今天就不能做出一款受到廣泛關注的AI教育產品。

2. 案例2

把時間拉會到二十世紀初,那這正是手機巨頭諾基亞如日中天的時候,功能機正是市場上的香餑餑。

然而喬布斯卻看到了移動、芯片科技發(fā)展的巨大潛力,以及用戶在功能機時代未被滿足的巨大需求。于是另辟蹊徑走上了智能機研發(fā)的道路。

事實證明了喬布斯的高瞻遠矚和對人性的洞察,沒有人能夠預見到諾基亞的崩塌的如此之快,2013年不得不出售了手機業(yè)務,而蘋果公司卻常年穩(wěn)居上市公司第一名。

3. 案例3

埃隆·馬斯克的創(chuàng)業(yè)神話讓人津津樂道,能夠在多大八個的高科技領域齊頭并進,可謂是世間少有。

而馬斯克所推崇的是第一性原理,即從實物的本質開始推理演繹,得到解決方案。

比如一般人思考汽車,會想汽車的尺寸,外觀,內飾,油耗等。但是汽車在馬斯克眼中回歸了載具的本質,是將一個人從空間的A點移動到B點,那么最關鍵的幾個點在于:

  • 能量的成本:汽油和內燃機是最好的選擇嗎?是否有更優(yōu)的選擇?
  • 時間的成本:如何降低司機的消耗的時間?如果司機徹底從駕駛中解放呢?
  • 能量的補充:如何更方便的找到能量補充?降低能量的補充時間?

于是有了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和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而大家吸引大家的傲人的加速度、驚艷的科技外觀、簡潔的內飾,不過是為了滿足營銷的方案。

馬斯克和特斯拉雖然有諸多非議,但是不得不承認,其余電動車是相互成就的,沒有馬斯克和特斯拉,也就沒有今天這欣欣向榮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從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真正左右一個產品、一個公司乃至一個行業(yè)成敗的不是看得見的信息,最重要的是看不見的趨勢,即所謂的“道”。

我將“無”之道在產品戰(zhàn)略層的應用,總結為如下圖:

人的欲望是一切需求的出發(fā)點,而能夠被滿足的用戶需求,是客觀受限于科技發(fā)展水平、國家規(guī)范和資本引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深刻的影響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國家和資本的組織形態(tài),本身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的。比如西方封建時代的貴族政權和貴族轉變?yōu)榻裉斓馁Y本主義政府、資本財閥等。

而資本則不斷的引導人的消費升級,以更豐富的手段滿足人的欲望。比如古人出遠門主要靠畜力,而汽車的出現(xiàn)則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該過程必須在國家的監(jiān)管下進行,比如毒品是非常能夠滿足人的欲望的,但是卻是為倫理道德所不容的。如果沒有國家對販毒行為的打擊,整個人類社會獎深受其害。

用戶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舉個簡單例子,用戶想要填飽肚子(欲望),想要吃東西(用戶需求)需要先定義出拉面、漢堡包、火鍋等具體產品,用戶才知道通過什么方式填飽肚子(產品需求)。

在產品形態(tài)越來越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于是誕生了產品經理這一職位,把去發(fā)掘用戶的欲望、發(fā)現(xiàn)甚至引導用戶需求,再將抽象的用戶需求定義為具體的產品需求。

最終由研發(fā)部門根據產品需求實現(xiàn)產品,通過產品滿足用戶的欲望。

具體執(zhí)行時,我們需要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去挖掘市場、用戶、競品背后的趨勢和邏輯。

比如:

  • 了解最新的科技發(fā)展(AI、芯片科技、能源科技等)
  • 關注社會趨勢(中美博弈、人口問題、產業(yè)升級等)
  • 緊跟國家政策(官方政策、經濟調控手段、新聞聯(lián)播等)
  • 了解用戶的本質需求(科學的用戶訪談、用戶數據分析等)

這一點對邏輯思維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閱讀和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方法論(算法)。

做一款產品、開拓新業(yè)務時,必須要在戰(zhàn)略層下功夫,如果在排除偽需求之后能發(fā)現(xiàn)藍海,那么離成功就不遠了;即便在存在競爭的領域,好的戰(zhàn)略層分析也是成功的一半。

打敗諾基亞的是蘋果,打敗蘋果的不可能是蘋果。

如果只盯著現(xiàn)象,而忽略了背后規(guī)律和趨勢,那么你就只能在別人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里發(fā)展。只有把握“無”之道,才能跳脫出來,對現(xiàn)有的商業(yè)模式和公司實現(xiàn)降維打擊,實現(xiàn)崛起。

而巨頭更不能忽略看不見的“道”。在舒適圈賺錢固然容易,但是也容易讓公司的能力異化,感知不到新的發(fā)展趨勢。

最后再做兩個預測吧。

  1. 社交電商和內容電商其實已經走偏了,無論內容內卷導致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還是對用戶時間的侵占,都是與當前國家產業(yè)升級和人口問題沖突的。消費的本質在于讓消費者買到對自己有用的商品,體驗的重頭應該放在使用商品的過程中。如果現(xiàn)在的電商三巨頭繼續(xù)在社交和內容電商內卷,占用消費者大量的時間,刺激過度消費,被整頓是遲早的事情。對我來說,我更看好京東的模式。
  2. 元宇宙目前的科技、經濟理論、社會倫理還都不成熟,而且與國家脫虛向實的大政策方向是違背的。元宇宙經過迭代,可能會引發(fā)人類社會的變革,但是目前還要經過幾輪泡沫(割韭菜)成熟起來。

本次先講到這里,感謝閱讀。

#專欄作家#

一直產品狗,微信公眾號:apmdog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邏輯型產品經理,致力于將科學思維與產品經理方法論結合。關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擅長產品孵化、需求挖掘、項目管理、流程管理等產品技能。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講的太空,不實際也不連貫。

    回復
  2. “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去挖掘市場、用戶、競品背后的趨勢和邏輯”這句話說得好

    來自江蘇 回復
  3. 確定不是初級產品寫出來的?

    來自廣東 回復
  4. 經典

    回復
  5.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重視背后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

    來自陜西 回復
  6.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可以指導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確實如此。

    來自廣東 回復
  7. 提高生產力離不開提高效率,現(xiàn)在卻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大量無營養(yǎng)的內容里。

    來自廣東 回復
  8. 無論是產品還是公司,即使做的再成功,要符合趨勢的發(fā)展才可以,背離趨勢的發(fā)展只會走向滅亡。

    來自陜西 回復
  9. 這篇文章好有深度,全是干貨,運營人表示學到了,下次還看

    來自江西 回復
  10. 打營銷組合拳真的很重要,那重點就是要規(guī)劃好營銷策略

    來自江西 回復
  11. 對作者第一點的預測深表同感,太鼓吹消費主義肯定會被監(jiān)管機構查上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2. 給老鐵點個贊 最終解決的都是效率問題,但是現(xiàn)在都只能通過一味的占用時間來解決

    來自山西 回復
专题
1955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跨境支付的行业、发展、支付方式和商业等信息。
专题
1531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交互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产品的使用方式的过程,“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的B端交互决策”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交互设计指南。
专题
1242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当业务进入某一阶段之后,用户新增可能会趋向疲软,这个阶段里,运营人员可能会需要召回流失用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召回策略。
专题
1236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关于如何写简历、简历上些什么的文章大家看了很多。那么细分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来说,写简历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如何写简历。
专题
1497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搭建营销中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