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第一階段支持型的廣告平臺(下)
完成了基礎的投放前置工作之后,那么投放后置工作該如何進行呢?本文從數據串聯、數據歸因以及如何搭建數據報表指導投放展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
前文主要講了如何完成基礎的投放前置工作,那投放后置工作如何進行呢,就是本篇主講的數據串聯,數據歸因及如何搭建數據報表指導投放。
一、數據串聯
我們投放模式現在基本分為線索類和app,數據鏈路如下圖:
線索類——如果在社區(qū)運營則需要三部分,如果只是收集手機號進crm,則只有前兩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用戶設備標識(imei/oaid/idfa/caid/ip+ua等)產生的廣告素材的曝光點擊,最小顆粒度是可以到創(chuàng)意維度的(字節(jié)廣告升級變?yōu)閺V告維度);用戶通過點擊進入落地頁,一般落地頁都是廣告主自研的,可以在此處用clickid注入到落地頁中,如果用戶留下手機號,則可以針對clickid和手機號做映射,就能指導用戶在媒體側是哪個設備在哪個廣告用哪個創(chuàng)意轉化的;下一步要繼續(xù)進社區(qū),則直接在落地頁調起小程序按鈕,帶著留資標識調起小程序,獲取微信體系內的openid,clickid→手機號→openid就可以完整的把前后端數據連接起來。
app類——直接就是獲取app客戶,如圖分為兩個階段,以設備維度獲取媒體的曝光,點擊數據,用戶在廣告平臺跳轉下載激活時,廣告主會獲取用戶的設備標識,用設備標識關聯點擊行為,以此來連接用戶前后端數據
二、數據歸因
廣告歸因的原理,一般就是將一次用戶轉化(線索/進社區(qū)/注冊app)行為歸因到具體的某一個廣告計劃某一個素材的點擊,大部分是用clickid進行追蹤的,基于這個基本原則,常見的有單次末次歸因和首次歸因,及多次的線性平均,位置歸因,時間衰減歸因,如下圖,一般我們用的都是末次歸因。而末次歸因一般有:
- 曝光歸因:常常用于視頻廣告場景,歸因于用戶觀看視頻超過xx s;
- 點擊歸因:找尋用戶的點擊行為來匹配歸因邏輯。
三、數據報表
投放系統(tǒng)中需要多少表就可以滿足業(yè)務使用呢,因為不同的投放方式前端數據指標及維度的差異化是巨大的,故而信息流/達人/公眾號等如果每一種投放規(guī)模都很大,那就需要每一種投放方式都需要前端數據和后端數據關聯一張數據表指導投放使用,除此之外,是需要一張域內的全部數據的實時表指導投放及一張離線的成本表核算長短周期的ROI的,至于其他的趨勢表,就根據自己公司的所需開發(fā)吧~
本文由 @haher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