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一下,未來AI手機會是啥樣?

0 評論 1355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最近,有手機廠商表明未來將加碼發(fā)力AI手機。那么,AI手機真的可以帶來顛覆式創(chuàng)新嗎?本篇文章里,作者作為一個產品人,談了談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一、手機廠商紛紛選擇“AI戰(zhàn)略”

最近,OPPO和魅族紛紛宣布,發(fā)力AI手機,魅族更是宣稱要“All in AI”,All in是德州撲克的一個術語,表示全押上,不給自己留后路,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這已經不記得是我見到過的第多少次有公司要All in某個賽道或者某個方向了,當然,此前的經驗,一般口頭上說All in的結果都不咋好,不知道有沒有例外,至少我記憶中是沒有的,希望這次有好運。

我之前也玩過德州撲克,一般是籌碼不夠或者超級超級堅定自己的牌很好,才會選擇All in,贏了當老板,輸了睡地板。

除了公開出來表態(tài)的,其他家手機廠商或多或少也在布局AI,前不久也有新聞報道蘋果想在手機上實現本地化的AI計算,為啥在這個時間點上各家會有這樣的舉動?

我的理解是傳統(tǒng)手機的故事沒得講了,資本是嗅覺最靈敏的,哪里有機會往哪里鉆?,F在的資本市場,你不提AI兩個字,都不好意思見人。

沿用手機廠商的說法,2023年是AI元年,那么2024年是AI手機元年。

那么,在這個時間點上OPPO、魅族還有其他手機廠商會有共識,而不是2023年,或者2025年,這是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2023年AI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以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文生文、文生圖甚至前幾天發(fā)布的文生視頻模型的表現,更加讓各大廠商堅定了AI技術的確是能提供生產力的,而且就在未來幾年將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和應用,再不上車就晚了。

另一方面,我們所知道的這幾家公司都是體量比較大的企業(yè),一般大企業(yè)制定戰(zhàn)略需要時間去準備,包括決策者想清楚以及團隊形成共識,而對于AI的投入不是幾百萬、幾千萬的投入,肯定需要是十億、百億甚至更多的投入,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策,雖然看起來挺簡單的,“All in AI”,實際上在人、錢、物各方面的準備,內外部各種阻力的疏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選擇這個方向的背后一定是大量的思考及溝通,最后拍板下來,對外公布。

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贊賞中國手機廠商的勇氣,雖然未必最后能AI成啥樣。

二、手機發(fā)展歷程

回到主題,作為一個產品人,我忍不住會去想,到底AI手機長啥樣,跟現在的手機有哪些方面有差別,真的會有顛覆式的創(chuàng)新嗎?

我來YY一下。

我首先會思考手機這個產品的價值,手機其實以前更通用的叫法是“移動電話”,我列了一個表格歸納手機的演進歷史:

總結手機過去的發(fā)展歷史會發(fā)現,手機的價值在于:

  1. 提升人和人,人和網絡的連接效率。
  2. 個體解決問題的工具(保存資料、獲取信息、學習技能)。

之前有個說法是手機現在越來越像是人的一個器官,通過這個器官連接其他同類,感知世界,也擴展自己作為個體的能力。

我是挺認同這個總結的,現在大家中午在食堂吃飯,看看有多少人是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坐地鐵、走路、睡覺…如果一個人不是在看手機,就是準備看手機。

三、未來AI手機暢想

沿著這個思路,那么AI手機應該要提供什么樣的能力?

第一,從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演化

這個是個大趨勢,字節(jié)系的產品都是沿著這個大邏輯在做的,不論是抖音、今日頭條還是淘寶的推薦電商,都是這個邏輯,AI只會使這個趨勢更加明顯。

AI手機相比于現在的手機,一定要更加懂你,我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定鬧鐘都是要自己手動去定,或者通過Siri這種語音助手去給它下指令,遇到特別的節(jié)假日比如春節(jié)假期,為了享受假期睡懶覺還得自己去把鬧鐘關閉,未來的AI手機應該是要自己識別出來主人今天休假了,鬧鐘咱就不響了。當然,這只是一個很細分的Case,其他的場景類似,手機應該像一個貼身的智能助理一樣,幫助我們提高生活體驗,而不是添亂。

不負責任地再YY一下,當你在看某個視頻節(jié)目的時候,AI手機的攝像頭發(fā)現你盯著某個角色的衣服看了好一會兒,可能看完視頻AI手機就給你推一條相同款式衣服的鏈接,并問你是否需要幫你下單,如果你確認,那么手機號碼、物流地址這些都幫你自動填好,等著收貨就行了。。(當然,也有可能其實你是在看美女或者帥哥)

第二,個人強大的工作基站

手機的迭代演進過程,是逐步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演化的(事實上任何產品都是這樣,從簡單到復雜),功能越來越強大,從電話功能為主變得越來越像計算機,之前有個巧妙的等式:

1臺iPhone=電話機+電腦+游戲機+計算器+錄音機+收音機+手表+遙控器+電視機+…

未來增強AI能力的屬性只會在這個基礎上演進更加豐富、復雜的專家級能力。

例如,現在處理圖片、視頻最好的還是在配置強勁的臺式機上處理,因為臺式機一方面可以做到配置高性能好,另外一方面空間夠大,在以點擊、拖拽的人機交互時代,空間大在交互效率上有優(yōu)勢。

未來這些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而且可能是通過直接給AI下指令的方式讓AI幫助完成。我的判斷是交互越簡單的東西,可擴展的場景越多?,F實世界中,只要你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你的意圖,以及足夠多的資源(錢、時間、其他),通過借助其他人的力量,理論上任何人類目前能做到的事情你都有可能做到。

這句話很繞,但是意思是清楚的,就是你不必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AI能力能夠幫你做到專家能做到的事情,你只需要掌握跟AI的交互語言即可。

我的想象力有限,所舉的例子也是滄海之一粟,不過目前來看最有可能成為AI載體的設備的確還是手機。

第三,虛擬世界的入口

前兩年元宇宙非常地火,火到大家以為風口已經到來,最后潮水退去之后,我們才發(fā)現大家都在裸泳。我們不用過于樂觀,也不應該過分悲觀。我個人還是非常認為,世界越來越數字化、虛擬化,這是發(fā)展的趨勢,不是人為可以阻擋的。

但是中間還存在極大的GAP,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虛擬世界應該和真實世界很像,否則人的感知是會有明顯的差別,認為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體驗上是不可能達到足夠好的程度的。

而從“假”到“真”之間就需要非常強的計算能力。我們現實的世界,每一個物體,每一個點上面都有無數的信息,高度、溫度、密度、形狀、大小、味道、顏色、時間位置、空間位置、環(huán)境信息…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之所以能區(qū)分出來每一張人臉,就在于我們臉部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在物理上是不可能有兩張一模一樣的臉的,只要精確度足夠都可以區(qū)分出來,這個道理用在虛擬世界也是一樣,越是接近于真實世界、真實物體,信息量越大。

而基于強大的AI計算能力和數字化創(chuàng)造能力,是能夠將虛擬世界做得越來越真實的。這也是為什么前幾天Sora推出之后我覺得很興奮的原因,因為AI的計算能力和數字化創(chuàng)造能力已經被拔高到N個臺階了,雖然我們離完全仿真的虛擬現實世界還有很大距離,但是這個方向已經是很清晰了。

也許未來虛擬世界終極的入口不會是手機,但在更優(yōu)形態(tài)的設備出現和普及之前,手機還是可以作為一個改良的解決方案,不是嗎?

我會認為AI技術將在游戲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而游戲將作為虛擬世界的軟件載體存在,然后是手機這樣的硬件設備作為硬件載體。

以上觀點為個人思考,僅供參考,謝謝大家。

本文由 @李明Bright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