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講“形色字構質動”了

柴林
0 評論 2191 瀏覽 2 收藏 10 分鐘

在UI設計領域中,有一個“形、色、字、構、質、動”的說法來描述UI設計的形式。但作為作者的我卻不認同,因為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問題。

最近幾年,說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互聯(lián)網行業(yè)做設計的小圈子里大家逐漸喜歡用“形、色、字、構、質、動”來概括UI設計的形式,分別對應UI設計的造型、色彩、文字、布局、質感與動效。有些同學喜歡在陳述設計方案、構建設計語言的時候套用這個框架,但我每次看到有人用形色字構質講方案,都有一種牽強附會的感覺。尤其是造型、質感和構成,因為UI的同質化,這幾塊基本沒什么可講的了。構成按說很重要,但Ui設計最多也就講講柵格吧,質感也很重要,UI設計最多也就能講講投影大小。

我不喜歡“形色字構質動”,不是因為它沒有權威的設計理論書籍或者知名設計團隊來做背書,而是因為這個框架非常膚淺表面、牽強附會。

我不喜歡“形色字構質動”,因為它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問題。這使得它僅僅適合用于UI設計的入門學習,而不適用于中大型設計方案的詮釋和設計作品集的包裝等場景。

一、“形色字構質動”淺顯,經不起推敲

“形色字構質”是用美術生的語言和視角來理解UI設計,美術生可以用它來UI入門,但沒法用它來進行設計進階。

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玩,“形色字構質”本質上應該是用美術的語言來理解視覺設計,結果呢,這個東西在視覺和運營設計中沒有得到應用,反而在UI設計中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是因為視覺設計師們不像 UI 設計師這么喜歡討論問,動不動就進行一次前后差別細微的、需要拆開仔細論證才能發(fā)現(xiàn)區(qū)別的設計語言改版?

視覺設計師們會討論造型和色彩,會討論字體設計,會討論構圖和質感,但不會用“形色字構質”作為框架概括他們的設計。因為視覺設計師有更豐富的平面設計理論做支撐。

仔細看看,“形色字構質動”根本經不起推敲。比如現(xiàn)在我們要用他來拆解或構建一套 UI 界面,那么我們將很快會面臨很多尷尬的問題。

  • 形:一套 UI 界面能做哪些造型上的嘗試呢?呃,看了一圈,我們只能做個圖標,為 button 定義個圓角弧度。但這就是在給 UI 界面做造型上的設計嗎?
  • 字:等一下,字不也有造形、色彩嗎?他不是應該跟圖標一樣被對待嗎?除了閱讀器產品,絕大多數(shù) UI 設計對中文字體的控制都非常有限,只能使用系統(tǒng)默認字體,然后調整個字號、字重、行間距、段間距。
  • 構:學畫畫的時候講“構圖”,學攝影的時候講“構圖”,學平面設計的時候講的“構成”,似乎都與 UI 設計里講“構”時唯一能講的柵格系統(tǒng)大不相同。
  • 質:質感在這個框架里最像是湊數(shù)的。當年做擬物化UI的時候質感還是可以講一講的,現(xiàn)在扁平化和同質化的 UI 風格根本沒法講質感,最多也就講個投影咯。
  • 動:動效在 UI 里面確實值得講一講的,但尷尬的一幕又發(fā)生了:在座的 UI 設計師、UX 設計師,都不擅長動效,只是能做一點點而已。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形色字構質動”只是一種解構,是一種沒有邏輯又毫無意義(意義很小接近于無)的UI解構。

二、“形色字構質”不是一個好的思維框架

辛向陽老師提出的交互設計五要素,“用戶、場景、媒介、目標、行為”,是一個好的思維框架。《用戶體驗的要素》把產品設計劃分為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xiàn)層,是一個好的思維框架。英國設計委員會提出的雙鉆設計模型將設計的過程歸納為調研、整合、構思、實現(xiàn),將設計的過程劃分為兩次發(fā)散與收攏,它是一個好的思維框架。

這些好的設計思維框架,在提出時經過了反復的驗證,在傳播應用時在不同行業(yè)和地區(qū)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最重要的是它們足夠抽象,使用這些框架可以幫你思考、解決設計問題。

那“形色字構質”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呢?我找了很久并沒有找到有代表性的說法和出處,在百度上搜索到的最早的出處是2018 年百度的一位視覺設計師的一篇文章《從“形色字構質動”來評價“百度閱讀Pro”的視覺設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461343352352439&wfr=spider&for=pc)——這篇文章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首先他是用這個框架來“評價”,而不是構建,也不是評審,其次他評價的僅僅是一個產品的視覺設計。

那“形色字構質”能用來解決設計問題,套用到日常的 UI 設計工作中嗎?

不能。

因為上面第1節(jié)提到的一些尷尬, 很遺憾它并不能用來思考問題,因為你一用它來思考,就發(fā)現(xiàn)根本思考不下去。同時他也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如果你要為某個產品創(chuàng)建一套全新的 UI,你分別從“形、色、字、構、質”這五個方面去努力,那么大概率會以失敗告終。因為這五個方面維度混亂、排序詭異、互相重疊。

所以說,“形色字構質動”并不能幫你解決設計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也不能用來做設計方案完成后的設計評審。如果你要做設計方案的闡述,我也非常不建議使用這個框架,因為有很多框架都比他好得多。

三、“形色字構質”把 UI 設計的交互屬性進行了剝離,存在嚴重缺陷

說“形色字構質”不是好的UI思維框架,還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存在很嚴重的缺陷。它把UI設計的交互屬性完全剝離了出去。如果長期用這個框架來思考UI設計,那么會越做越局限。

我們這個混亂的行業(yè)目前已經成功把UI設計與交互設計進行了粗暴地拆分?;谶@種粗暴的拆分,UI 設計師似乎更多地只需要考慮視覺表現(xiàn)層的部分、然后跟開發(fā)做好協(xié)同就可以了。UI設計等于數(shù)字產品的視覺設計嗎?肯定不是。

但仔細想一下,數(shù)字產品的 UI 設計其實是建立在交互設計的基礎上的。用戶界面的全稱是用戶交互界面,所有的UI 都是為了與用戶交互而存在的。而不是像一個平面設計作品一樣,更多訴諸于視覺與情感,而與用戶的行為不直接發(fā)生關聯(lián)。UI 設計必須要考慮交互問題,從一開始就得考慮。

總之,“形色字構質動”,并不是設計方法,也不是思維框架。而是在設計完成后,對外解釋或包裝設計時才會用的工具,一個淺顯的的工具。需要謹慎使用,或者盡量不使用。

如果你要向非設計專業(yè)的人來講解方案,也許他還有那么一點用處。但如果講解對象是設計專業(yè)的人,那么這個框架可能并不會幫到你。所以如果你要包裝自己的作品集,我建議最好不要用。因為現(xiàn)在,它可能并不能起到什么“包裝”效果。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柴林】,微信公眾號:【柴林的設計筆記】,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专题
33991人已学习17篇文章
让我们来扒一扒跨境电商的风险和机遇|从业者必看
专题
1420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无论是对于需求的挖掘,还是对于产品的设计迭代,用户访谈这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访谈。
专题
5339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让我们来看一下Axure的高端操作:用Axure实现游戏功能
专题
17867人已学习17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少产品开始了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适老化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