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推動的設計很難落地?4個方法幫到你!
在設計領域,許多設計師常常面臨一個困境:盡管他們的設計方案在邏輯上無懈可擊,用戶反饋也十分積極,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卻總是阻力重重。這種現象不僅打擊了設計師的積極性,也讓設計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體現。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并提供四個實用的方法來幫助設計師推動設計落地。
設計師常被賦予“用戶代言人”的角色,他們能敏銳捕捉痛點、提出創(chuàng)新方案。然而,許多小伙伴在執(zhí)行時卻發(fā)現:即便方案邏輯清晰、用戶反饋積極,自己主導的項目卻常陷入“提案即巔峰”的困境——會議上獲得掌聲,落地時卻阻力重重。
這種落差不僅打擊積極性,更讓設計價值難以真正體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設計驅動的話題,作為設計師,我們除了承接上游需求外,如何通過設計驅動提升設計價值?
一、設計自驅的價值
曾經大家還在爭論關于AI是否會取代設計師,如今的形勢表明這不是遠處的雷聲,而是頭頂的暴雨。
AI技術的爆發(fā)正在重塑設計行業(yè)生態(tài),僅擅長執(zhí)行的設計師將逐步被算法替代,真正的分水嶺在于是否具備設計驅動力。
設計自驅的本質是變被動執(zhí)行為主動創(chuàng)造——不再局限原有的設計職能,通過設計找到業(yè)務的問題,主動發(fā)起項目,通過設計自驅來實現更高的職場價值。
它能帶來以下好處:
在設計推動中,設計師能參與到項目的全流程中,對整體的流程體驗有更強的掌控力,從設計的角度對項目進行規(guī)劃和決策,保證項目的質量和成功率;
當產品數據或者用戶口碑獲得提升,設計師不僅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正向反饋,獲得成就感,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設計師個人職場競爭力,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通過自驅項目,提升設計團隊在業(yè)務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資源,讓設計在業(yè)務決策中有更多的主動性。
二、設計推動中遇到的難點
但項目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對設計師的各種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其中常遇到的難點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職能視角不同:設計師通常更關注用戶體驗、視覺效果,而產品視角則更注重業(yè)務目標、市場需求和商業(yè)價值。這種視角的不同導致設計師在推動項目時,會面臨溝通不暢、方案難以被認可、資源協調困難等問題。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方案可能無法直接轉化為產品的實際需求,從而影響項目的推進和落地。
缺乏資源支持:企業(y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會優(yōu)先用于公司戰(zhàn)略層面以及用戶更為關注的事情上。在設計推動過程中,盡管自己提出了很好的設計方案或優(yōu)化建議,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項目難以落地實施。這可能包括人力不足、預算緊張、技術資源受限等。
驗證成本高:從概念設計的提出到實際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設計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驗證設計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然而現實情況是,許多設計項目由于缺乏快速驗證機制,在這一過程中夭折。
三、四個破局小妙招
設計推動的創(chuàng)新之路從來都是充滿挑戰(zhàn)的,但正因其突破性價值與實現難度的高度正相關,才讓每一次破局都成為能力晉升的契機。如果你也對此感到困惑,而感到無從下手,這里有幾個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到你。
1.以業(yè)務目標為錨點,順勢而為
一個與業(yè)務戰(zhàn)略深度契合的設計自驅命題,能夠自然獲得各跨部門支持,而反過來,優(yōu)先級低、缺乏戰(zhàn)略支撐的命題沒有得到上下游的認可,在推進中困難重重,很容易陷入設計師自嗨。因此在立項之初,我們需要深入了解業(yè)務的基本情況:業(yè)務的盈利模式、業(yè)務流程中心、及階段性目標等;
如金鋪會員類產品,產品核心是用戶從認知金鋪會員價值到完成購買決策的轉化路徑。設計師可以發(fā)力的點在于:如何清晰呈現會員權益、降低用戶決策門檻、提升購買轉化率;通過優(yōu)化權益呈現與購買流程,設計師能直接提升付費意愿與續(xù)費率,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
2.從小處切入,建立影響力
很多設計師有個常見的誤區(qū)是試圖想一次性解決復雜系統(tǒng)問題,比如重構整個會員體系等。這種全面變革在執(zhí)行中會面臨各種阻力和現實問題。首先會涉及到多個部門和職能領域的協調,一次性解決意味著大量的溝通和資源整合,操作難度極高。同樣風險也相對較高,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可能會對整個系統(tǒng)產生負面影響。
比較明智的做法是找到“最小可解單元”,從影響范圍小,成本低的小切口切入,比如各功能入口、點擊按鈕、引導文案等優(yōu)化,建立“滾雪球”效應,當小的改動帶來了正向的數據效果,將成功的項目包裝成標桿案例,持續(xù)的小勝利以點帶面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同時提升了設計師個人影響力,為后續(xù)的進一步推進做好鋪墊。
3.建立盟友網絡,撬動資源
在設計推動中,我們常聚焦于事情本身,卻容易忽略“人”的因素。然而,項目是由人來推動的。因此,找到關鍵人來配合推進項目,事情便會順暢許多。同時,當每個人都能在項目中找到價值感,工作流程也會更加順理成章。
這里的關鍵人可以是你的上級領導,定期匯報進展,能讓領導及時掌握情況,在關鍵時刻為你爭取資源傾斜;也可以是上游產品經理,通過“閑聊”等方式拉近雙方距離,還可以“打探”到業(yè)務數據情況,然后從利他的角度溝通方案,讓產品看到設計方案的落地能為他帶來哪些價值。還有技術負責人,提前溝通技術的可行性或簡易實現方案,解決開發(fā)的障礙等等。
通過建立“盟友網絡”,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就能夠撬動更多的跨職能資源,為設計自驅項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4.借助AI工具,低成本試錯驗證
在設計自驅中,設計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通過制作高保真方案進行提案,向團隊清晰傳遞項目價值,爭取資源支持。我們可以借助 AI 工具快速搭建理想形態(tài):如用 Midjourney、夸派生成視覺參考,用 Deepseek 制作用戶畫像、競品分析報告、需求洞察及方案策劃,再利用 Figma 搭建可交互的 DEMO,最后借助 Optimize A/B 測試工具驗證方案對業(yè)務指標的影響等等。
在提案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修改要求,我們需要靈活運用設計驗證手段,通過小規(guī)模用戶測試、訪談、內部試用等形式來驗證設計的正確性。以敏捷驗證替代完美主義,快速證明可行性;
四、寫在最后
總之,每一個成功落地的自驅項目,都是一次對“設計邊界”的突破。當設計師能用數據證明價值、用協作爭取資源時,他們不僅是在推動項目——更是在重塑設計本身。從我們現在開始,用業(yè)務語言詮釋設計價值,用一個個小的成功撬動更大的價值吧。
作者:花花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58UXD】,微信公眾號:【58UXD】,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