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退出中國,時髦文青單品真要成泡面蓋了?

5 評論 3365 瀏覽 0 收藏 10 分鐘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編輯導語:你上次用Kindle看書是什么時候?近日,Kindle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區(qū)Kindle電子書店不再運營。如今,人們逐漸習慣碎片化閱讀,而曾經(jīng)一代文青的情懷——Kindle,在中國的時代終于宣告結束。本文將對此分析解讀,值得一看。

昨日,亞馬遜中國宣布,將在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國區(qū)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這款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電子閱讀器,將徹底告別我們的生活。

這也是近期繼領英、Airbnb之后,又一個退出中國大陸的國際平臺。不同的是,相比前兩者,Kindle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的確已是落后于時代的產(chǎn)品。

在2010年代,這個薄薄的電子小本卻是文藝青年們的集體情懷,是咖啡店、地鐵車廂里的時髦單品。

當然,它也是紙質(zhì)書捍衛(wèi)者們不懈攻擊的對象。但至少“電子書Vs.紙質(zhì)書”的爭論,針對的是看書這件事本身,如今看來彌足珍貴。

“感謝Kindle陪我度過學生時代”,網(wǎng)絡上無數(shù)人陷入回憶的同時,也正有無數(shù)臺Kindle被放在抽屜或書架的角落中吃灰。

書店內(nèi)容跟不上,硬件競爭對手大量涌現(xiàn),盜版電子書依舊大行其道……Kindle在中國的滑坡,其實并不讓人意外。

更值得貝索斯擔心的是,這并不只是在中國獨有的現(xiàn)象。

一、“泡面蓋”最后的倒計時

6月2日,亞馬遜中國宣布,將停止Kindle在中國區(qū)的電子書店運營業(yè)務。

“亞馬遜將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國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在此之后,您將不能購買新的電子書?!?/p>

“對于已經(jīng)購買的電子書,您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載,并且可以在此后繼續(xù)閱讀?!?/p>

在2024年6月30日后,Kindle中國電子書將關閉下載功能,同時無法繼續(xù)從手機應用商店下載Kindle APP。

Kindle退出中國,時髦文青單品真要成泡面蓋了?

亞馬遜此番的退出非常爽快,這也體現(xiàn)在Kindle的退貨政策上。如果你在今年1月1日后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了Kindle,那么在今年10月31日前都可以選擇退貨。

這一消息很快登上了熱搜榜首,有人調(diào)侃道,“這下兼職泡面蓋成了全職泡面蓋”。

這條“退出中國”的新聞,對于Kindle稍有關注的人都不會感到意外。

去年9月,天貓Kindle旗艦店停業(yè),當時表示是正在籌備遷移“全新的Kindle旗艦店”,但從此沒了下文。

到了今年1月,Kindle在中國各平臺旗艦店的庫存基本清空,顯然是退出在即。當時還有媒體報道稱,亞馬遜中國內(nèi)部的Kindle硬件團隊已在去年11月解散。

事實上,在這場大撤退中,Kindle只是亞馬遜圖書的最后一環(huán)。

亞馬遜中國的自營紙質(zhì)書、第三方商店售賣服務早在2019年就已關閉,官網(wǎng)也不再出售Kindle,只靠京東、天貓出貨。

如今,Kindle在中國的時代終于宣告結束。

二、一代文青的電子情懷

對于Kindle的退出,中國的消費者表達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

“這十年里,我一共買過七八次Kindle,從國外買到國行正版都有,但每一次都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當禮物送人。”中年海歸老陶這樣回憶到。

在2012年前后,老陶因為工作關系經(jīng)常出國,最常給朋友和晚輩帶回來的伴手禮就是Kindle。

“那幾年國內(nèi)還沒有發(fā)售,但年輕人用Kindle已經(jīng)很流行了,對我們這樣沒有看書習慣的人并沒有多大意義?!?/p>

持這樣觀點的不在少數(shù)。即便是愛讀書的人,最終成為Kindle長期用戶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阿然是Kindle進入中國前的老用戶,她感嘆:“中國紙質(zhì)書和電子書的戰(zhàn)爭打了多年沒有結果,曾經(jīng)的排頭兵Kindle卻退出了戰(zhàn)場?!?/p>

她去年在Kindle里下載了30多本書,現(xiàn)在看過的一個手數(shù)得過來。“現(xiàn)在人都用手機看電子書了,iPad的閱讀體驗也好得多,誰還用Kindle呢?”

阿然還保留著當年爸媽當作大學開學禮物送她的Kindle,實體按鍵看起來布滿了滄桑感。

“想看的書幾秒到手,買書又很便宜,在學生時代真的陪伴了我無數(shù)的時光。我實習的時候,值班打發(fā)時間都是靠Kindle,揣在口袋里空了就看看?!?/p>

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正式上線了Kindle商店,半年后Paperwhite正式在中國開售,這是首款中國正版Kindle。

在此之前,國內(nèi)已經(jīng)有許多文藝青年和3C達人用上了海外版Kindle,熱度可見一斑。

正式入華后,Kindle更是成了年輕人隨身攜帶的時髦單品,墨水屏的閱讀體驗讓人眼前一亮。

2016年,亞馬遜公布數(shù)據(jù)稱,中國已經(jīng)成為亞馬遜在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這個英語單詞,成了電子書的代名詞。

三、Kindle為何水土不服?

在今年4月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shù)字閱讀報告》中,電子閱讀成為關鍵詞之一。Z世代中96.81%都偏好電子閱讀,其中57.97%的人每天閱讀2小時以上。

但在這樣欣欣向榮的大環(huán)境面前,曾經(jīng)的電子閱讀硬件王者Kindle卻沒有了位置,這背后有許多原因。

在水貨Kindle流行的年代,絕大多數(shù)年輕人用它來閱讀盜版電子書,這樣的消費習慣多少保留了下來。

盜版電子書橫行,導致當時人們拿到Kindle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進官方商店花幾元、十幾元買書,而是去數(shù)碼城“破解”。

到了這幾年,很多用戶仍然從網(wǎng)上下載了免費的電子書資源,導入Kindle閱讀。這對于亞馬遜“硬件+賣書”的盈利模式,好比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亞馬遜對于中國圖書出版市場并沒有足夠的深耕,對于中國年輕人的閱讀偏好、閱讀習慣也沒能及時跟上。

網(wǎng)絡文學是最明顯的例子,截至2021年底,國內(nèi)數(shù)字閱讀記錄在案的共有3000多萬部網(wǎng)絡文學作品,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靈異科幻等題材占比頗重。

但Kindle的電子書商城中,長期集中在文學小說、人物傳記、歷史社科等領域。

雖然亞馬遜也曾意識到這個問題,上架了大量年輕人中頗有人氣的網(wǎng)絡作品,但和打通閱文集團的騰訊相比,完全處于劣勢。

年輕人用微信讀書、番茄小說等工具看電子書,手機成了更方便的閱讀工具。

同時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中,Kindle在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iReader、科大訊飛R1甚至老品牌漢王的電紙本N10,都在分食著不大的電子書硬件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書硬件的不受待見并不是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

在去年年底一份關于美國閱讀設備的統(tǒng)計中,僅有19%的人擁有Kindle等設備。而在2014年,這個數(shù)字是32%。

或許,用Kindle看書的時代真的結束了。

畢竟在Kindle誕生之初,還在世的喬布斯老爺子就給它潑過冷水:

“這玩意兒的好壞重要嗎?現(xiàn)在人們都不看書了?!?/p>

 

作者:Cardi C;編輯:Cardi C;來源公眾號:外灘TheBund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sGodmJJxZiqyyV8cuEAAA

本文由 @外灘TheBund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xiàn)在人們都不看書了,改看短視頻了,只能說Kindle可惜了

    回復
  2. Kindle有過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只能說在其他電子產(chǎn)品和app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下它逐漸被邊緣化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買kindle的時候是高中,當時全班幾乎人手一部,都是用來看PPT的

    來自福建 回復
  4. 對于我來說確實在把它當泡面蓋,很難靜下心來,每次讀一會就想刷視頻

    來自山西 回復
  5. 隨著碎片化、娛樂化的信息增多,人們更多地關注這些,很少有機會靜下心好好讀書了。

    來自江蘇 回復
专题
1641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专题
20625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商品管理系统属于电商产品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系统,是支撑整个电商产品的核心。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商品管理设计指南。
专题
1294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立项,对于产品来说是其生命周期中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阶段。产品立项都有哪些主要工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立项指南。
专题
1250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其以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为载体和支撑,开展线下传统或线上衍生的医疗健康服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见解。
专题
1582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CDP,即客户数据平台,是企业用来集中管理和整合客户数据的工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什么是CDP和如何搭建CDP平台。
专题
1183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增长这个话题,是互联网产品在成长过程中绕不过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增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