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成長的秘密:從做一粒“種子”開始
產品成長,主要是針對產品本身所處的行業(yè)市場環(huán)境和競品來出發(fā)的。所以,做產品從認真做一粒種子開始,千萬別去過早修建那棵“參天大樹”。
一、什么是“產品成長空間”?
一款產品的成長空間不僅在于當前需求下潛在市場的用戶規(guī)模,還在于由當前優(yōu)先需求引發(fā)的次生需求的可能性與深度。只有當后者存在,并具有不斷深挖的機會時,產品才擁有了獨具特色的成長空間,并能夠以此構建起自身的市場壁壘。
筆者覺得優(yōu)秀的產品在面世之初帶給市場的,除了滿足用戶本身的需求以及一個讓人叫爽的玩法之外,還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由此產生的可能性。它們就像一粒粒投入市場的種子,在眾人的幫助下迅速生根發(fā)芽。不僅自己長成了一棵棵蒼天大樹,在它們的周圍還形成了一座座生態(tài)豐富的神奇花園。
每一粒粒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以及大樹最終能長成什么樣子,我們無從而知。但我們能看到的,是它們總能在人們的質疑聲中上演“老樹發(fā)新芽”的劇目。而且它們的生長總是那么地自然,仿佛真的是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有機體,一次次地自我挑戰(zhàn)與革新,朝著某個目標在成長。
至于這個目標是什么,我在想很多產品經理在內沒有人能說得清。因為它們的每一數據都源自我們——是我們不斷變化的需求給予了它們的不斷成長的能量,而它們的創(chuàng)造需要不斷為成長設計出一條條的通路。
二、產品生命曲線
我們借用產品管理中最典型的生命周期圖,能夠更加清晰地表達出“成長”這兩個字對于互聯產品的重要之處。
如上圖左側那樣,在經典產品生命周期的圖示中,每款產品都不可避免地依次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這四個時期。我們通過了解自己當下所處階段來進一步明確眼下的核心問題。
大家可以通過上面這張圖很明顯地看到互聯產品(右側)的不同之處:
- 擁有多次進入周期的機會,每一次都伴隨著新的高速成長的機會;
- 相比傳統(tǒng)產品,互聯產品每個時期都明顯更加短促,節(jié)奏更快;
- 對于傳統(tǒng)產品來說,成熟之后的衰落不可避免,但互聯產品卻可以直接從成熟期邁入下一個新增長點的導入期。
微信就是再好不過的一個例子。如果你了解微信一路走來的重要版本歷史,那么你就會發(fā)現這樣一個事實——每一次新的高速增長都毫無例外地由某個“聊天”之外的功能帶來。
它們分別是:搖一搖、朋友圈、公眾號、游戲(全民打飛機)、紅包、小程序能力的開放等等,這些各式各樣,看似與聊天沒有直接關系的場景的出現依然沒有打破微信的架構設計,帶給了我們一種“長”出來而非“加”上去的感覺。
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地感受,我把微信的基礎版本整理了下:
三、成長空間,由我們撐起
坦率講,每時每刻大家都在聊”用戶思維“,雖然感覺“用戶思維”貌似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對于一個互聯網上的用戶來講,能不能更有效地讓他獲得所求,只是一項基礎服務,而能不能讓他不斷地能夠知道什么才值得所求,筆者覺得才是互聯真正的魅力所在。
任何一款優(yōu)秀的互聯產品都是由于以它獨有的方式持續(xù)地回答著這個問題,才具備了高速成長的能力。所以,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現在能提供什么,而是你未來還能夠提供的更優(yōu)質的產品或內容、服務的可能性還有多大?
如果你認真去觀察和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從過去的電商到眼下的知識經濟,真正的贏家是提供更多優(yōu)質可能性的平臺。至于平臺上的服務者或供應商而言,大家其實都是“付費的高級用戶”而已,只是支付的費用以另外某種合作抽成的形式來發(fā)生。
如果你希望成為互聯賽道中的贏家,那么請收好你原有的屯貨,想辦法把毫無新意的“柜臺”變成讓用戶矚目和期待的“魔術臺”。用戶持續(xù)的期待才是你發(fā)展的能量來源。而形成這種“期待”的最佳方式,就是讓用戶與用戶之間形成彼此的期待——你的產品為用戶之間的互聯提供了什么樣獨特的價值?
只有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而非“為什么用戶不買我的貨?”,才能說明你開始真正地在使用“用戶思維”。也只有在這樣一個用戶的角度下,你才能夠有可能發(fā)現一個由“我們”構成的,巨大的產品成長空間。
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用戶思維”絕不僅僅是一句“客服”式的口號。在這四個字的背后,是更為廣闊的,由我們撐起的成長空間。
四、“成長空間”背后的動機
巨大的成長空間,能夠讓一款優(yōu)秀的互聯產品在初期借助簡單的技術應用起跑,并且在之后無法被輕易趕超。做產品要從做一?!胺N子”開始,根據它的未來設計出一套成長的能力。但是在一些公司,卻在一開始就期待直接去打造一棵讓人矚目的“參天大樹”。
從產品背后希望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所以:
- 開場一定要華麗,才能鎮(zhèn)得住場面,高舉高打的方式讓產品一出生就承受過高的預期。
- 一心想著如何先把成本固定下來,最好一次性投入,導致應對變化方面的低能。
產品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需要實時依據市場反饋和用戶動作來調整的,產品經理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快速試錯,敏捷開發(fā)才能有效的保障產品在每個生命周期中能持續(xù)的產品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主線一定需要更加完整和完善。
最后
今天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在和一些朋友溝通的過程中,產品的每個生命周期所承受的效果是不同的。而參與者(用戶)在參與的過程中,是針對產品成長空間的把控,一旦等到收益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你高速增長的成本投入時,產品就會無情的被淘汰。
所以,做產品從認真做一粒種子開始,千萬別去過早修建那棵“參天大樹”。
作者:John,產品狗一枚,微信公眾號:產品狗聚集地。歡迎一起溝通交流。
本文由@John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xié)議。
有了這把刷子,刷鍋太爽了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