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百美元暴跌至0.1美元!AI摧毀吉卜力插畫背后,傳統(tǒng)的價值標尺不存在了
AI的普及正在重塑傳統(tǒng)價值體系。曾經(jīng)因稀缺而昂貴的吉卜力風格插畫,如今因AI的低成本復制能力而價格暴跌至0.1美元。這背后反映出的不僅是技術對藝術的沖擊,更是對傳統(tǒng)價值標尺的重新審視。
這幾天,吉卜力火出了圈,這次是被AI帶火的。
OpenAI剛剛發(fā)布的GPT-4o原生生圖功能,可以把任意一張圖片在1分鐘內轉換成吉卜力風格。(吉卜力風格是指由吉卜力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獨特藝術風格,以其清新自然的畫面、細膩的情感描繪和深刻的主題表達而聞名。)
這個功能固然很酷,但更重要的是,這事背后的意義。
在以前,吉卜力風格的插畫可是一個很熱門的生意,一幅畫最高甚至要能賣到幾百元。因為想要創(chuàng)作一幅精美的吉卜力風格插畫,需要多年的藝術訓練和數(shù)小時的努力。
而就在最近,由于AI的普及,吉卜力插畫的價格驟降到0.1美元,暴跌99%。這揭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這種曾經(jīng)嚴重依賴創(chuàng)造力的技能正在大幅貶值。
這樣的故事并不是個例。當AI與自動化浪潮讓生產成本逼近零時,很多商品的價值都發(fā)生了變化,比如AI生成的音樂成了那些背景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噩夢。
換句話說,AI在工具替代的同時,也在摧毀傳統(tǒng)價值標尺。
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在AI時代,到底什么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作為個人,如何才能確保自己不在AI時代被淘汰?
關于這些問題,你或許能在SemiVision Research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 01 /
當生產力爆炸,情感連接才是價值關鍵
當AI與自動化浪潮讓生產成本逼近零時,每個商品的價值邊界正被瓦解。原先需要工廠、人工、時間的生產過程,現(xiàn)在只需代碼指令就能無限量生產。
此時,我們面對兩個新經(jīng)濟現(xiàn)象:
1)所有可重復生產的物品都會貶值:在人類歷史首次,價格不再受制造難度限制。以繪畫為例,Midjourney等工具已能讓普通人10分鐘創(chuàng)作3A級作品。
2)價值錨點發(fā)生轉移:當創(chuàng)作工具完全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作品時,曾經(jīng)建立在“技術壁壘”基礎上的價值體系就開始崩塌,情感連接、思想洞察等非可復制元素才是成為新稀缺品。
也就是說,在AI時代,當生產力趨近于無窮大時,價值不會消失,而是會遷移。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從“事物”轉移到“人”,從“產品”轉移到“產品所代表的東西”。
那些能夠提供情感深度和獨特視角看待世界的人仍將創(chuàng)造需求和價值,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 02 /
單一的專業(yè)性技能,價值越來越低
在中國,曾經(jīng)吉卜力風格的插畫生意曾經(jīng)十分紅火,一幅畫一度要賣幾十甚至幾百元。但最近,受到AI的影響,吉卜力插畫價格下降到0.1美元。
這說明這種曾經(jīng)嚴重依賴創(chuàng)造力的技能正在大幅貶值。
價格下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guī)模采用和普及。
過去,創(chuàng)作一幅精美的吉卜力風格插畫需要多年的藝術訓練和數(shù)小時的努力?,F(xiàn)在,只需幾個提示和一些改進,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一幅不錯的圖像。
有了AI,人人都是創(chuàng)作者,價格戰(zhàn)就不可避免了。這一趨勢揭示了兩個重要的事實:
1)單一的專業(yè)性技能,所提供的價值越來越低。
2)要想在價格戰(zhàn)中生存下來,你必須提供超越產品的意義——比如審美品味、個人風格、品牌敘事或情感聯(lián)系。
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攝影、平面設計、翻譯、寫作——每當新的AI工具成為主流時,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就是提供標準化輸出的創(chuàng)作者。只有那些創(chuàng)造非標準化、獨特價值的人才能在AI的洗牌中生存下來。
所以,與其擔心AI搶走你的工作,不如問問自己——只有你能創(chuàng)造什么?當每個人都能創(chuàng)作出吉卜力風格的藝術作品時,你所創(chuàng)造的吉卜力風格藝術作品的獨特性在哪。
這個問題才是關鍵。
/ 03 /
靠AI輕松暴富,是個偽命題
在AI時代,我們總有一個誤區(qū),一旦人工智能能做到某件事,賺錢就很容易了。但真相卻是,一旦AI能很輕松地做到某件事,這事就不值錢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供應增加導致價格下降”的案例。
就像前面說的,曾經(jīng)要花幾百才能買到的插畫,現(xiàn)在只用很少的錢就能買到。同樣,AI生成的音樂也正在成為之前靠批量制作背景音樂賺錢創(chuàng)作者的噩夢。
制造業(yè)的情況也不好過。你想一下,以后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能自己運行整條iPhone生產線。無需人工、無需工作時間、無需工廠租金,iPhone也很難維持現(xiàn)在的價格。
這并不是因為產品變差了,而是因為生產壁壘消失了。這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當壁壘消失時,利潤也會消失。
那么,在AI時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看到了三個方向:
1)創(chuàng)造獨特的需求:不要僅僅滿足現(xiàn)有的需求,更要用AI的方式創(chuàng)造需求,那些用戶在看到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
2)建立個人品牌:人們應該想要你的產品,因為是你制造了它,而不僅僅是因為它制作精良。
3)控制分銷:無論是粉絲社區(qū)、推薦算法還是流量渠道,誰控制了需求,誰就控制了價值。
在AI時代,生產型賽道的價值銳減,分銷和價值創(chuàng)造變得更加重要。
/ 04 /
故事比風格更重要
與生產受到供給影響一樣,美學也面臨著類似的局面。當一種風格變得過于普遍時,無論它有多美麗,它都會失去用戶的情感共鳴。
吉卜力的動畫之所以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不僅僅是因為精致的視覺效果和感人的故事,還因為這些動畫非常稀缺,只有吉卜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動畫。
每一幀手繪畫面、每一段音樂、每一個情感瞬間都體現(xiàn)了多年的創(chuàng)作能量和藝術價值。但AI正在改變這一現(xiàn)狀。
隨著模型越來越厲害,它們不僅可以模仿吉卜力的風格,甚至可以制作出分辨率和技術質量更高的視覺效果。當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藝術作品時,這種風格本身就失去了稀有性——因此也就失去了價值。
中國的水墨畫也會如此。當AI能夠復制大師級水墨畫的美感時,問題不只是水墨畫變得更便宜,而是人們會出現(xiàn)視覺疲勞。當社交媒體、海報、視覺產品都充斥著水墨畫風格時,水墨畫的文化魅力會很快被消耗殆盡,失去吸引力。
所以,在AI時代,內容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風格本身,而在于你如何用這種風格講述自己的故事,并將其與新的想法結合起來。
人工智能并不會阻止我們創(chuàng)造——它只會推動我們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
/ 05 /
人工智能不會取代所有人,只會淘汰那些做重復性任務的人
F1被認為是追逐科技頂峰與人類極限的賽事。
但其實,在這項賽事里,最有價值的資產不是賽車,而是車手。因為賽車的性能相對穩(wěn)定,但駕駛員的判斷力和技能差異很大,車手才是影響比賽結果的最大變量。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人工智能:強大的工具在不同的用戶手里將產生巨大的差異。
許多人擔心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會取代他們,但大家更應該認識:
人工智能不會取代所有人——但它會淘汰那些價值在于重復性任務的人。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簡單地復制信息帖子,那么即使沒有AI,你也賺不了多少錢。
AI的出現(xiàn),不過就是讓這種“低價值狀態(tài)”被讓所有人看到。
所以,與其擔心AI工具越來越強大,倒不如問問自己:如果AI來了,你所做的事情還會有價值嗎?在AI時代,你應該成為“F1車手”,而不是輪胎、方向盤。
/ 06 /
從工具到?jīng)Q策,才是AI帶來的真正顛覆
如果有一天AI真正理解商業(yè),當AI既是工具又是用戶時——那才是真正的顛覆。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行業(yè)的人工智能仍然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你撰寫文案、生成圖像、分析數(shù)據(jù),甚至提供戰(zhàn)略建議。但最終,它仍然需要人類來設定目標、評估結果并做出商業(yè)決策。
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不只是生產內容,如果它真的懂業(yè)務,那么一切都會改變。懂業(yè)務不僅意味著知道賣什么或賣給誰;它還意味著能夠識別市場趨勢、調整定價、引領營銷策略并設計整個商業(yè)模式——所有這些都是自主的。
到那時,AI 將不僅僅是 Photoshop、Notion 或 ChatGPT——它將成為公司本身。
如果AI還能操作其他AI工具(即它既是用戶又是開發(fā)者),那么AI將取代企業(yè)家、營銷總監(jiān)、業(yè)務分析師,甚至整個團隊。從產品設計到內容創(chuàng)作、廣告投放和銷售循環(huán),AI將管理一切。
這不是科幻,而是不遠的未來。人類與AI競爭的本質將從“誰更快”或“誰更準確”轉變?yōu)椤罢l能做出更好的決策、控制資本和主導渠道”。
到那時,商業(yè)世界將會重建:
人工智能創(chuàng)辦公司、進行市場調研、決定定價和文案基調;
AI優(yōu)化廣告,運行A/B測試,根據(jù)反饋進行調整;
你以為自己正在使用AI進行營銷——但AI正在分析你作為競爭對手的行為并擊敗你;
當這一天真正到來,人類不再是商業(yè)活動的中心,而是觀察者、消費者、甚至是觀眾時。這才是真正的顛覆。
所以,在AI時代,價值將流向那些能夠定義文化、控制敘事和建立社會信任的人。AI固然可以創(chuàng)業(yè),但它仍然需要文化背景、信任橋梁和人際關系。這才是人類的最終優(yōu)勢。
編譯/林白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作者【汪仔】,微信公眾號:【烏鴉智能說】,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