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所趨(二):新零售內參,O2O的最后關卡

謝客官
2 評論 10500 瀏覽 44 收藏 14 分鐘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全渠道O2O的生態(tài)整合要形成高效運作,關鍵在哪?

當得知多點Dmall將與中百集團在武漢地區(qū)合作的時候,然后到多點Dmall在中百集團武漢市66家門店進行業(yè)務上線(其中5家門店已開展線上配送業(yè)務),實際上整合的速度非??臁?/p>

之后我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要一開始就大面積開通線上業(yè)務?

當然,這個試探性的提問只是為了開展話題,但答案會是攻克O2O的關鍵。

O2O的整合重點,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很多線下巨頭,大張旗鼓的開展O2O模式,一開始都是風光無限。

比如,萬達集團投資50億為主導,結合五洲國際集團旗下項目、立天唐人集團旗下項目、一方集團旗下龍德廣場、萬達集團旗下萬達廣場等,打造號稱全球最大O2O平臺的《飛凡網》。

從數據來看,2016年新增合作購物中心1799個據點,入駐小型商家10萬家。消費者只要進入飛凡網合作的購物中心,手機連上wifi就自動成為飛凡會員,真夠直接。

有錢、有資源、有人才、有執(zhí)行力,結果如何呢?從2017年年初定下的9億元營業(yè)目標,10月公布下調為1億元。

由易觀千帆監(jiān)測的數據顯示,飛凡的App月活量在95萬左右,和老牌商場天虹股份旗下的“虹領巾網“其實都差不多。

那么,對比之后,實際的表現是如何呢?

月活量是O2O的生命之源,沒有持續(xù)使用就不會產生效益

把“百貨商場”和“生鮮超市”按門店數量進行對比之后,會發(fā)現差別巨大。

再看看大潤發(fā)旗下的“飛牛網”月活量120萬,卜蜂蓮花旗下的“蓮花Go”月活規(guī)模在55萬上下(家樂福同名應用在40萬上下)。

為什么有這么大落差?

我分別測試了這幾個App,直接說觀察,影響的差異在于:

  1. 天虹App是以買手購物、超市配送為主,萬達則是以延伸服務,比如商店介紹、吃飯排隊、金融理財等為主。
  2. 生鮮超市App都是以購物為主,但是卜蜂蓮花的門店較為集中在廣州省份,大潤發(fā)的門店則在全國各地。

直白來說,萬達不做電商的初心,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萬達之所以月活量較低,是因為做著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卻沒有公眾號那樣的存在必要性。雖然萬達也做了不少的促銷方式,卻沒有針對消費者的使用粘性,進行全面的規(guī)劃。

我們再從易觀千帆監(jiān)測數據,看一下前10名的情況:

App月活量第一名的“多點Dmall”以生鮮購物為主,主要在北京與400家物美超市(以及杭州30家)合作。App超市購物主題明確,地理分布上也非常的密集。

第二名的京東到家則是以配送為主軸,與北京200家超市、便利店進行合作,并且和餓了么合作協(xié)助外賣配送,以豐富App上的產品線。

無論是超市,或是餐飲,這些經常性的消費類別是產生月活量的基礎。如果是經營商場百貨,也需要針對這些經常性的消費提供線上服務,比如點餐外送、低價搶電影票。也就是說,必須和“新美大”搶流量,舉例到此。

在長期研究中發(fā)現,我?guī)缀蹩梢钥隙ǖ恼f,全渠道O2O的生態(tài)整合要形成高效運作,有兩點是關鍵:

  1. 消費者對于消費型App更傾向是“目的性直接”的使用方式,比如訂餐、購物等可以提高生活便利、節(jié)省時間的功能或服務;
  2. 線下實體店在消費者的生活中要有“密集式”的存在,就像是形成一種類似宣傳、持續(xù)產生提醒消費者到訪的用途。

這兩點,缺一不可。

從易觀千帆監(jiān)測數據,我們會發(fā)現線下密集的區(qū)域發(fā)展,越能帶動O2O的效益

總之,所有O2O發(fā)展?jié)q幅最大的區(qū)域,首要選擇的發(fā)展地區(qū)是北京、天津、武漢、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廈門、深圳、廣州、成都、重慶,這12座大城市是人口密度高,O2O發(fā)展快的城市。

如果要深入了解新零售的戰(zhàn)略布局,就需要知道每一家企業(yè)主要占領的區(qū)域到底有哪些,線下的密集度有多高,滲透能力到底如何,然后才是線上App提供的便利性和服務能力。

寫到這里,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正確的廢話”,其內涵留給創(chuàng)業(yè)家們自行思考。

O2O的整合,更需要穩(wěn)扎穩(wěn)打的方式

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多點Dmall進駐中百集團武漢地區(qū)的66家超市,為什么不要一開始就大面積開通線上業(yè)務?

答案是:你可以心大,但不可心急。

  1. 首先,我們回到零售的本質。如果,線上主要提供的是便利和服務,那么,配送無法在時效內完成,開通線上業(yè)務反而會適得其反。
  2. 其次,就是O2O生態(tài)圈的DT數據服務,如果內部的數據管理沒有進行大量對接和優(yōu)化,那么在后續(xù)的運作、配送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不得不先說說2017年的并購、入股的風潮很熱烈,比如:

京東選擇入股永輝(超市)、沃爾瑪(賣場)、達達(外賣);阿里則選擇入股三江購物(超市)、大潤發(fā)(賣場)、銀泰(百貨)、蘇寧(電器連鎖),并且自營盒馬生鮮(超市)等各種具有差異化的業(yè)態(tài)。

姑且不看占股比例,在實務上,這些投資更多的是為了“供應鏈與地理密度”的布局考量。

所以,至今為止從表面上來看,哪一家在市場上有較大的動作了嗎?沒有,到目前為止都還在摸索中。

為什么?

比如說,在理論上阿里入主銀泰,可以借助百貨商場的優(yōu)勢進行線上銷售,銀泰也可以通過阿里為線下門店來引流。

充滿實驗精神的阿里當然這么做了,后來為銀泰專門開發(fā)App“阿里喵街”,整合銀泰近60多家線下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結果,市場上的反應很稀少,和萬達飛凡網情況相似。

這是傳統(tǒng)電商的互聯(lián)網思維,以吸引眼球的PR為主導提出一種“概念”、開發(fā)一套App就稱之為O2O整合,實際操作并非如此。

所謂的人貨場是一種概念,對于實際運作來說并非關鍵因素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線上要產生“便利”的關鍵,有許多需要注重的地方:

1、消費習慣的培養(yǎng)

一個在數據上看不到的重點是,多點Dmall與卜蜂蓮花之所以月活量的效益更好,是因為在線下超市,兩家都有采用“自助結帳”的功能,進而培養(yǎng)出App的使用習慣。

多點Dmall自由購,提供消費者自助結帳的便利

再比如,月活量第三名的星巴克則是以會員積分的方式在結算上養(yǎng)成使用習慣,2600家的門店靠的是經常喝咖啡的會員,雖然不如生鮮來的高頻消費,所以在效益上不如超市,但是在操作邏輯上,很值得借鑒。

其他效益比較差的,就沒有“在線下培養(yǎng)使用習慣”的功能?;蛘哒f,積分的功能達不到吸引人再次使用的興趣,沒有針對會員提供“無法拒絕、非用不可”的服務。

比如百貨商場,訂購商場的餐點外賣滿100元,免費請你來商場看電影(停車)。

╮(╯?╰)╭ 講真,商業(yè)世界的運作也許并沒那么復雜,“務實”一點就行。暫時舉例到此。

2、數據錄入系統(tǒng)

在深入對內部操作的了解,生鮮超市電商不單只是把商品錄入到系統(tǒng)里,或者百貨商場不單只是把品牌錄入到系統(tǒng)里就叫數據錄入。

而是包含消費者的購物平均單價、生活時間段的消費習慣、購買類別等一系列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再優(yōu)化線上銷售的商品SKU,以及合適的促銷方案。

不是把線下的所有商品放到線上就完事了。這點很重要,消費族群的構成,在每一個省份以及每個區(qū)域的消費習慣都是不太一樣的。

實際消費的物品、積分的使用都是在搜集消費習慣,促銷或優(yōu)惠所進行的一系列測試,是在前期的鋪墊,讓長期經營產生持續(xù)的滾雪球效益。

類似數據優(yōu)化的判斷,需要時間累積

當然,其他公司的合并和入股的資本運作之后,也是因為需要時間來進行信息化整合。

3、服務人員的組成

提供持續(xù)優(yōu)質服務的問題在于,需要多少人?服務范圍和路線如何安排?線上銷售的商品要呈現多少數量?

這些問題就是優(yōu)化方向,不得不先進行前面提到到1、2點,將銷售商品優(yōu)化之后,才能降低配送或服務人員的人力成本,以及提高配送服務的品質。

總之,這三個步驟是有順序的,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沉淀,亂了套就會導致虧損,或無法提高效益(關于第三點我會另外再寫一篇)。

而多點Dmall之所以進入武漢之后,先行以線下結算業(yè)務(自由購)的方式進行整合,這是打通線上業(yè)務的第一步基礎,然后通過數據累積進行全面的線上開展,這是以穩(wěn)健增長的方式在經營。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全渠道O2O整合的必要過程(請看下圖點亮的黃色圈圈位置):

全渠道O2O的整合過程,需要有順序的運作,先完善后臺數據,再往線上發(fā)力是最好的演進方式

到這里,是在闡述全渠道O2O整合的線上部分,意味著零售業(yè)將跨入IT時代、線上線下融合的DT數據云(大數據)邁進。

我認為中國的零售業(yè)發(fā)展在這一個階段,對世界來說非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見解,希望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

大勢所趨,一場精心布局的新零售

 

作者:謝客官,知乎專欄:新零售

本文由 @謝客官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曾經在多點工作過一段時間,因為多點的商業(yè)思路和自己曾經大學時代的思路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當時我的想法是先自己做實體商超,后面再入駐別家平臺?,F在回頭看這篇文章感覺頗是回味

    來自江蘇 回復
专题
3500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11680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未来数字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未来设计趋势。
专题
5354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让我们来看一下Axure的高端操作:用Axure实现游戏功能
专题
4536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经理和运营都要懂一点的推荐算法基础和进阶知识
专题
1345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增长模型是产品增长的通用思维框架。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构建增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