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需求排優(yōu)先級?
本文深入探討了需求的定義、來源以及如何有效評估和排序需求,以提升產品決策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實例和理論的結合,我們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全面而實用的框架,幫助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抓住核心問題,優(yōu)化資源配置,從而推動產品成功。
一、需求的定義:人在特定的場景下面臨的某些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B 端產品經理的需求通常來源于銷售、領導轉達的客戶需求,或者通過與客戶溝通、調研等方式獲取,這些需求往往是間接的,需要產品經理進行提煉和深挖。
我們C 端產品經理的需求來源較為直接,包括對競品的分析、用戶調研、數據洞察等,我們作為產品經理自己也可能是產品的直接用戶,可以用同理心去感受用戶的需求,做到換位思考去發(fā)掘用戶需求。
不論B端還是C端產品,本質都是一款解決用戶或者企業(yè)部門需求的工具,在產品上線前我們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直接需求,在產品上線后還需要我們去發(fā)掘各種各樣的需求;
當收集到大量的需求后還需要我們整理,去辨別需求的真?zhèn)涡?,可靠性,實踐性,判斷需求的優(yōu)先級,做成該產品的一個需求池,確定產品從1-100的發(fā)展。
二、給需求排序時可以綜合考慮多種方法和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式:
1. 定性評估法:
- 延期成本:考慮需求延期交付所產生的財務成本或價值損失,延期成本高的需求通常具有較高的優(yōu)先級。
- 實現成本:在價值和時間要求相當的情況下,團隊傾向于選擇成本低、交付速度快的需求,因其能盡早產生價值并獲得用戶反饋,增加對用戶的認知。
- 風險和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較高的需求可推遲決策并密切跟蹤市場動向。
2. 定量計算法:
使用公式法對產品需求進行判斷其可行性。
3.KANO 模型法:
將需求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拘托枨笫潜仨殱M足的,優(yōu)先級最高;期望型需求次之;興奮型需求則排在最后。例如,在坐車上班的例子中,坐公交地鐵是基本型需求,打的是期望型需求,每天有人接送上下班是興奮型需求。
4. 矩陣分析法(四象限法則):
以橫坐標表示重要性,縱坐標表示緊急性,將需求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個象限。
應優(yōu)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需求,然后是重要不緊急的需求,再是緊急不重要的需求,最后是不緊急不重要的需求。
例如,女朋友明天生日、運營部活動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上線、開發(fā)對需求文檔的疑問、周末聚會推薦地這四件事,就應按照事情一>事情二>事情三>事情四的順序來處理。
5. 緊急效益法:
與矩陣分析法類似,將二維坐標軸分為經濟收益和緊迫度。
經濟收益高且緊迫度高的需求排在首位,緊迫度高但經濟收益不高的需求其次,緊迫度低且經濟收益不高的需求再次,經濟收益高但緊迫度低的需求最后。
6. 滿足核心用戶需求優(yōu)先(二八原則):
明確產品的核心用戶(約 80%)和邊緣用戶(約 20%)。核心用戶的需求永遠排在第一位,非核心用戶的需求自然靠后,甚至可能不開發(fā)。
若難以區(qū)分核心與邊緣用戶,可依據提出相同或類似需求的用戶數量來判斷,多數人提出的需求優(yōu)先滿足。
7. 滿足核心業(yè)務的投入產出比最大的需求優(yōu)先(ROI 最大化):
在滿足核心業(yè)務的眾多需求中,找到投入產出比最大的需求優(yōu)先開發(fā)。即在花費最少的時間、資源和預算的情況下,能盡快獲得最多用戶并賺取最多利潤的需求具有較高優(yōu)先級。
需注意,不同場景和團隊可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或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來確定需求的優(yōu)先級。同時,也要保持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本文由@將.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期待各位產品人的交流與指導??